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化学   68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766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559篇
物理学   14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Bipolar electrode-based (BPE-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have garner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past decade. These BPE-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have been used for analytical health monitoring, point-of-care (POC) diagnostics, and chemical sensing.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 recent progress made regarding BPE-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onstructed for these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Various, availabl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in the first section, after which the different device types (e. g., paper-based and self-powered) are discusse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based analytical demonstrations of these devices are then reviewed. Finally, we conclude this review with a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BPE-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in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是革命的红色摇篮。延安时期出版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以及教育意义的红色文献,这些红色文献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延安时期不断发展的科技生产水平与独特的制浆造纸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延安时期出版的红色文献虽距今不到百年时间,但其保存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纸张老化、焦脆易碎等问题,大量文献急需科学检测与修复保护,以延长其保存寿命。目前,针对延安时期红色文献的检测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考虑到红色文献的珍贵性与特殊性,应当尽可能选择无损检测方法对其分析检测。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以木素1 510 cm-1处特征峰与纤维素1 030 cm-1处特征峰的强度作为定量依据,建立了造纸原料与红色文献纸张中木素相对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不同碱强度与碱浓度处理后的构皮、苦竹与杨木的木素含量,考察了制浆过程中碱处理条件对造纸原料脱木素程度的影响,同时体现了红外光谱法测定木素相对含量的普适性。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的76册延安时期红色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色文献的纸张木素含量与纸张pH值以及纸张氧化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木素相对含量高于25%的红色文献,其纸张pH集中在3~4之间且纸张氧化度较高,文献整体保存状况堪忧;而木素相对含量低于25%的红色文献,其纸张氧化度与酸度较低,文献整体保存情况较好。以上结果验证了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法用于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木素含量分析的可行性,并结合纸张氧化度与酸度数据提出了纸张木素含量的合适范围,为制浆造纸中植物原料的脱木素过程提供参考。拓展了红外光谱法在红色文献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以期为延安时期红色文献的修复与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have garner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attractive prospect in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In this review, we firstly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challenges of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Subsequently,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and discuss their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devices based on diverse target biofluid and platforms provide a considerable prospect of accurate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Thus, we believe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s is non-invasive, wearable devices and implantable device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for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real time.  相似文献   
4.
Xiaodong Yang 《中国物理 B》2022,31(5):54702-054702
The anoxia of coastal water has already been a serious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d. Nanobubbles are proved to have great applications in water remediation because they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oxygen content and degrade organic matters in water. But the existing methods to produce nanobubbles are complicated and high cost to operate, especially in deep sea.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 low-cost method, hydraulic air compression (HAC),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nanobubbles and proved that nanoscale gas bubbles could be produced by HAC for the first time. 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ize and concentration of produced nanobubbles. It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bubbles would increase as the downpipe height increases. Degassed measurements proved that produced “nanoparticles” are gas nanobubbles indeed. More dissolved oxygen in water would provide the source for larger number of nanobubble formation. Thos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be very helpful for water remediation in ocea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5.
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发展滞后于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针对于服务模式的理论定义。采用概念分析法,以服务模式的定义和检验检测行业的服务特点为逻辑,研究了相关的代表性理论,认为服务模式主要由服务的基本要素和服务的商业模式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并深入探讨了检验检测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构建检验检测服务模式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获取光学窗口自身的高压强度特性是开展材料高压高应变率冲击响应行为精密测量和数据反演的重要基础。利用平板撞击和双屈服面法,通过冲击-卸载、冲击-再加载原位粒子速度剖面精细测量和数据反演,获得了约60 GPa范围内[100]LiF屈服强度特性随冲击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压力范围内,[100]LiF的屈服强度随加载压力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压力硬化效应显著;同时,LiF在冲击加载下的屈服强度高于磁驱准等熵加载结果,应变率硬化效应强于热软化效应。采用Huang-Asay模型确定了可描述冲击加载[100]LiF强度特性的本构模型参数,为LiF在强度、相变、层断裂等加窗测量实验中的深入应用和数据准确解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信道估计中的导频设计问题,在压缩感知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重构错误率最小化的自适应自相关矩阵缩减参数导频优化算法.首先以信道重构错误率最小化为目标,推导了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算法下信道重构错误率与导频矩阵列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优化导频矩阵的两点准则,即导频矩阵列相关性期望和方差最小化;然后研究了优化导频矩阵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自适应自相关矩阵缩减参数导频矩阵优化算法,即在每次迭代过程中,以待优化矩阵平均列相关程度是否减小作为判断条件,调整自相关矩阵缩减参数值,使参数不断趋近于理论最优.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Gaussian矩阵、Elad方法、低幂平均列相关方法得到的导频矩阵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列相关性,且具有更低的信道重构错误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属微观晶体结构,设计了一种改进型面心立方(FCC)晶格材料。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体心立方(BCC)及FCC晶格材料进行了准静态与速度为10~100 m/s的动态加载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两种晶格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给出了动态加载下晶格材料压缩平台应力及塑性能量耗散的半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压缩载荷下,相同相对密度的FCC晶格比BCC晶格具有更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当相对密度为10.5%~10.6%时,FCC晶格材料的归一化比吸能是BCC晶格材料的2.6倍。此外,与常见负泊松比材料及大部分桁架晶格材料相比,相同相对密度的FCC晶格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刚度、能量吸收效率及压缩力效率。  相似文献   
9.
偏心转子惯性力引起的底座运动受到地面摩擦的影响,与光滑情形的理论结果存在定性差异。转子逆时针匀速旋转的惯性力若小于构件总重,则底座随摩擦因子增加而出现连续、一次停顿和两次停顿的振动及完全静止的4种状态。因惯性力对正压力及摩擦力的影响,底座在连续及一次停顿的振动时右向位移较大;而底座跳起时如``蛤蟆夯'则整体向左移动。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围压下硬岩在破坏过程中的力学性质和能量演化规律,基于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花岗岩试样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样的峰值应力和围压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求出花岗岩的黏聚力为23.548 MPa,内摩擦角为57.629°。围压对花岗岩加载破坏过程中能量演化的影响显著,岩石的峰值能量、弹性应变能以及耗散能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呈线性增加关系。根据岩石的线性储能规律,提出了确定岩石应力阈值的方法。围压越大,起裂应力和扩容应力越大,且岩样起裂点处与扩容点处的能量也越大;当围压较低时,岩石破坏前储存的能量较少,破坏时能量释放速率低,岩样表现为典型低劈裂破坏;在高围压情况下,能量快速释放,岩样表现为剪切破坏。基于能量演化规律,提出了岩石损伤演化模型,得到了花岗岩的损伤变量D在不同围压下加载破坏过程中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