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1093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72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16篇
物理学   2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乾  黄太兴  孙敏  王力  王航 《运筹与管理》2022,31(2):224-230
当前人们选择旧工业厂房结构加固方案效率低下,且所考虑的因素较为片面,为了全面、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可行性和适用性等因素,以加固效果显著的工程案例为标准,以全面的18个参数为评价指标,构建了一种基于蛛网面积相似和形状相似的结构加固方案优选模型。该模型中首先运用熵权法确定18个指标权重,并将参数值归一化处理,随后运用Python计算蛛网结构相似度,检索出与目标范例最为相似的源范例。最后以结构加固效果显著的工程为例,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减少主观误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以此模型优选出了某轧钢厂房结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输出型煤炭码头船货匹配下泊位动态分配问题,构建了堆场-取装线-泊位-船舶联合分配优化数学模型,并设计了采用仿真推演策略解码的遗传算法求解。首先,综合考虑船舶、泊位、堆场、取装线、煤种、航道开放时间和装船作业规则等要素,以船舶在港时间最短和作业效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多约束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综合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以及仿真推演技术,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求解,包括:组合式编码、采用仿真推演策略的解码方法,追加了具有合法性检查的染色体生成算法,设计了采用多种策略的遗传操作等。最后实例表明,本算法的执行效率高而且优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种相同阴离子不同有机链长阳离子的离子液体([EMIM][MeSO_4]、[BMIM][MeSO_4]、[HMIM][MeSO_4]和[OMIM][MeSO_4])对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进行溶胀处理,通过SEM、FT-IR和TG-DTG表征,分析了各离子液体溶胀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溶胀效果、表面形貌、官能团分布、主体结构和热解性能的影响。溶胀结果表明,不同链长离子液体对煤直接液化残渣具有不同的溶胀效果,[HMIM][MeSO_4]对残渣溶胀效果最好,其溶胀度高达1.78。FT-IR表明,不同链长离子液体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煤中C-H键,使得脂肪族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差异。由TG-DTG可知,不同链长离子液体溶胀对残渣热解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以离子液体[OMIM][MeSO_4]溶胀对残渣的热解最为有利,失重率高达47.5%;而离子液体[BMIM][MeSO_4]溶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残渣的热解,其失重率低于未经溶胀处理的残渣。基于Coats-Redfern法的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煤直接液化残渣及其溶胀残渣在低温段(180-480℃)的热解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高温段(480-825℃)均以三级和四级反应动力学为宜。另外,不同链长离子液体溶胀处理明显改变了残渣的热解活化能,其链越长残渣的热解活化能越高。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测定煤矸石中微量锗和镓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煤矸石试样经高温灰化,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磷酸分解,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的锗和镓。通过在线三通加入内标元素铑,消除非质谱干扰;通过选择干扰元素的异质同位素进行定量测定,采用数学公式在线校正,消除质谱干扰。与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锗、镓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63%~0.28%。克服了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该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6),加标回收率为97.4%~102.5%。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快速、简便、线性范围宽、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分析误差满足化学分析法的要求,可用于煤矸石中锗和镓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车间搬运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时间窗的前提下,求解机器人进行物料配送和成品回收场景下的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强化学习遗传蚁群算法,首先利用扫描法求解初始搬运机器人的数量,并将子路径节点的几何中心设置为虚拟节点,利用嵌入遗传算子的蚁群算法求解连接虚拟节点的最优路径,再利用强化学习算法求解子路径的最优结果;最后将基本成本、运输成本和时间惩罚成本的加权和作为目标解,并最终求出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通过与基准问题求解结果对比,验证了强化学习遗传蚁群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高压(1 000 ℃、12 MPa)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内蒙古褐煤半焦的加氢甲烷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氮吸附和扫描电镜(SEM)对甲烷化残渣比表面积、孔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半焦加氢甲烷化可分为加氢热解、快速加氢和慢速加氢等三个反应阶段,每阶段分别发生含氧官能团和烷基侧链加氢反应、芳环结构加氢反应以及贫氢骨架碳结构加氢反应。半焦加氢甲烷化最优反应温度为800 ℃,反应压力为3.0~4.0 MPa;提高升温速率可以缩短前段(碳转化率低于46%)反应过程时间,对后段(碳转化率高于46%)反应过程影响较小。半焦甲烷化残渣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呈反S型,滞后环呈H3回线形状;在甲烷化反应过程中,半焦平均孔径先减小后增大,总孔容积和介孔容积逐渐增大,微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有效分离,可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针对酚类物质的分离,本研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模型油中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1-萘酚和2-萘酚等的吸附性能。研究发现,PVP对酚类物质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其中对间甲酚、对甲酚、1-萘酚和2-萘酚的最大吸附量均可达1000 mg/g以上。同时发现,PVP上的Lewis碱性位点(C=O和C-N)可与酚羟基之间形成氢键作用,该作用的强度受酚类物质空间位阻影响。PVP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在苯并呋喃或喹啉存在下,依然能够有效吸附2-萘酚。此外,使用过的PVP可再生并重复利用,同时实现酚的回收。可见,PVP是一种可用于分离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优良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Two epoxy resins containing degradable acetal linkag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resol novolak‐type phenolic resin (CN) with vinyl ethers containing a glycidyl group [cyclohexane dimethanol vinyl glycidyl ether (CHDMVG) and 4‐vinyloxybutyl glycidyl ether (VBGE). Carbo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CFRPs) were prepared by heating laminated prepreg sheets with CN‐CHDMVG resin (derived from CN and CHDMVG) and CN‐VBGE resin (derived from CN and VBGE), in which carbon fibers are impregnated with epoxy resins containing curing agents [dicyandiamide (DICY)] and curing accelerator [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 (DCMU)]. CN‐CHDMVG‐based CFRPs and CN‐VBGE‐based CFRPs exhibited almost the same tensile strength as the conventional bisphenol‐A‐based CFRPs. CN‐CHDMVG‐based CFRPs and CN‐VBGE‐based CFRPs underwent smooth breakdown with the treatment of hydrochloric acid in tetrahydrofuran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4 h to regenerate strands of carbon fibers. The surface conditions of the recovered carbon fibers had little changes during degrada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es on the basi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covered carbon fibers exhibited almost the same tensile strength as virgin carbon fibers and hence would be re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FRPs.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5 , 53, 1052–10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