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力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基于GSI的锦屏地下厂房岩体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永波  任爱武  熊峥 《力学学报》2010,18(6):956-962
工程开挖卸荷后岩体参数研究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是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锦屏地下厂房开挖工程为背景,通过对上下游边墙不同桩号段开挖揭露的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进行了开挖后岩体质量评价并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在GSI(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评价体系中引入Jv(节理数/m3),使评价体系相对合理化,经回归分析,对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进行了力学参数求解,发现内聚力及内摩擦角的计算值与建议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试论岩石力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振宇 《力学进展》1992,22(2):161-172
本文综述了目前岩石力学测试技术、理论探讨与工程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湾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地质条件及开挖坡型复杂,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并相互切割,坝顶平台至进水口底板平台平均开挖坡度88°,最大高差106m,其中垂直开挖段81m,最大水平退坡深度170余米。伴随边坡开挖过程中,边坡上部岩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形破裂现象,主要表现为沿混凝土坡面分布的张开宽度和延伸长度不一的裂缝及起壳现象。本文结合边坡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和监测结果数据,对变形破裂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处高地应力区岩体在边坡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卸荷回弹表现,是正常的卸荷松弛变形。在此基础上,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表明,该边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质赋存环境的不同,深埋与浅埋洞室在开挖后将产生不同的变形规律. 本文基于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数值模拟了深埋与浅埋软岩洞室随应力边界条件、岩石力学性能、洞室断面形状等因素变化的变形特点. 计算结果将对洞室的选型与开挖支护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越来越多的煤矿和金属矿进入深部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一系列工程灾害 如岩爆、煤与瓦斯突出、顶板垮落、底板突水等日益严重,且深部开采中巷道与采场的维 护理论也与浅部有十分明显的区别.人们认识到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岩石所处的赋存环境 上的差异,深部与浅部在赋存环境上的差别是所谓``三高'即高地应力、高地温和高孔隙 水压,尤其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岩石表现出十分特殊的力学行为.简要介绍了深部开采 现状、深部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深部岩体所处的高地应力环境,在此基础上,综述了 深部高地应力条件下有关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应力条件下岩石的脆-延转化特 性、岩石的流变特性、岩石的强度特征、岩石的破坏特征尤其是岩爆等.文章最后指出深 部条件下热-水-力耦合模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