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9篇
力学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尺寸磷酸二氢钾晶体的折射率均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胜军  王圣来  刘琳  王端良  李伟东  黄萍萍  许心光 《物理学报》2014,63(10):107701-107701
采用德国Trioptics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全自动高精度折射率测量仪,测量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不同部位的样品位于近紫外到近红外波段(0.253—1.530μm)内12个不同波长处的折射率,测量精度达到10-6量级.结果表明,大尺寸KDP晶体不同部位样品的折射率存在不均一性,靠近晶体恢复区的样品折射率小于晶体锥头区的样品折射率,偏差在10-5—10-4量级.研究发现,这种折射率不均一性与晶体不同部位的结晶质量存在差异有关.另外,将测量数据与其他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测试的样品数、波段宽度、测量点数量以及数据的精度均超过其他文献,结合测试条件分析了不同文献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KDP晶体较为可靠的Sellmeier方程.  相似文献   
2.
姚远  李伟东  陈建新 《有机化学》2014,(10):2124-2129
N,N-二甲基氨甲酰基三甲基硅烷与一系列芳基酮、不饱和芳基酮在无水无氧、105℃、甲苯作溶剂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α-三甲基硅氧基酰胺衍生物,收率60%~89%,其结构用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I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烷基烷基酮、烷基芳基酮、烷基不饱和芳基酮与N,N-二甲基氨甲酰基三甲基硅烷不反应.通过研究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反应底物酮中与羰基相连的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是该加成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芳环上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強,反应越慢.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已成为汽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学院研制的某电动汽车为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递推算法建立了包含前后悬架、车身及车轮在内的多体仿真分析模型,将前后悬架视为3个子系统,引入哑体,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单独处理;同时完成了整车的快速建模与分析;将MATLAB整车仿真程序的结果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比对,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古陶瓷是历史的遗存, 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理想的古陶瓷分析技术应该是无损的。为客观、有效地对古陶瓷窑口进行无损鉴定,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的多波段漫反射光谱无损鉴定方法。针对传统单一波段古陶瓷窑口鉴定对目标特征描述不足的问题,即在可见光波段区域,漫反射光谱数据可反映古陶瓷的颜色特征,但在同一窑口烧制的陶瓷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属性,仅仅根据可见光波段的漫反射反射率来鉴定窑口来源是不合理的,在紫外与近红外波段,古陶瓷内部分子与此波段光发生作用后的漫反射光谱数据,可反映古陶瓷携带的丰富样品结构和物质属性信息,结合紫外与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数据可有效提高特征的表达,因此提出利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的多波段特征提取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基于多波段线性特征融合窑口平均鉴定准确率为92.9%,相比于单波段的窑口鉴定平均准确率91.1%提高了1.8%,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多波段方法相对单波段方法的有效性;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常用小波变换对光谱信号进行处理,但由于古陶瓷漫反射光谱波信号在紫外、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形波动大,频率变化大,因此,在小波基的选取上存在很大困难,提出利用自适应时频分析特征提取方法,其特点是可自适应分配不同频率子波本征模态函数,通过选择合适的本征模态函数来提取古陶瓷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但在分解过程中存在过分解现象,即虚假的本征模态函数,将所有样本与分解的本征模态函数的平均相关系数和平均方差贡献率作为选择本征模态函数的标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解阶次的递增平均相关系数和平均方差贡献率递减,当分解阶次为4时,相关系数和方差贡献率都为0.30,但当分解阶次为5时,相关系数和方差贡献率仅为0.15和0.18,因此选择4阶分解,用于不同波段的特征提取;所提取的特征给与分类器进行分类时,不同波段的特征对分类的准确率贡献不同,因此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光谱特征的散布矩阵,利用类内与类间散布矩阵的迹,计算特征融合时不同波段特征的权重,自适应分配权重并进行非线性特征融合,权重越大,表明该类特征对鉴别的贡献越大,非线性特征融合时,平均鉴定准确率为94.5%,相比于线性特征融合鉴定平均准确率92.9%提高了1.6%;其中分类器采用k最近邻分类器对来自不同窑口的古陶瓷进行无损分类识别。通过客观定量地将该方法与同类方法进行对比,朱旭峰等利用非线性特征融合方法,窑口平均鉴定准确率为86.97%,该方法比其高7.53%。刘峰等采用基于协方差阵进行特征级融合多波段方法,窑口平均鉴定准确率为89.63%,该方法比其高4.87%。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可作为古陶瓷窑口鉴定的有效辅助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地基条带基础动力刚度矩阵的精细积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应用精细积分算法计算多层地基的动力刚度问题. 精细积分是计算层状介质中波传播的高效而精确的数值方法. 利用傅里叶积分变换将层状地基的波动方程转换为频率-波数域内的两点边值问题的常微分方程组, 运用精细积分方法求解格林函数, 最后再将得到的频率-波数域内地基表面的动力刚度矩阵转换到频率-空间域内, 进而得到刚性条带基础频率域的动力柔度或刚度矩阵. 所建议的精细积分算法, 可以避免一般传递矩阵计算中的指数溢出问题, 对各种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计算稳定, 在高频段可以保障收敛性, 并能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污泥干燥预处理后与神府煤共成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考查了污泥干燥条件和粒径对神府煤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污泥干燥后再制浆,明显提高了污泥煤浆的成浆浓度;升高干燥温度,有利于提高污泥煤浆的成浆浓度。干燥温度对污泥的可磨性影响较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污泥可磨性越好,球磨的污泥平均粒径越小,制得的污泥煤浆表观黏度越低;温度高于105℃,污泥的可磨性无明显差别,污泥煤浆的表观黏度亦无明显变化。污泥粒径越小,颗粒越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粉的堆积效率,使污泥煤浆的表观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带机器准备时间的m台平行机排序问题,设计出了一个多项式时间近似方案(PTAS),并给出了一个机器数m为固定常数的情形下的全多项式时间近似方案(FPTAS).  相似文献   
8.
改性污泥与无烟煤成浆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羧酸钠作为分散剂,考察了不同污泥用量时污泥煤浆的成浆性能。结果表明,当污泥(干基)添加量为煤质量的4%时,成浆浓度超过60%,随着污泥用量的提高,污泥煤浆的成浆浓度降低。污泥加入后,浆体的稳定性增强,污泥比例越高,产生沉淀的时间延长。当污泥(干基)添加量为煤质量的4%时,产生沉淀的时间超过160h,与使用稳定剂效果相当。使用不同添加剂制备的污泥煤浆均呈假塑性。污泥疏松的絮状结构,蜂窝状的外表面,强大的吸水性是造成污泥煤浆成浆浓度下降,稳定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周期激励下单搭接接头强度与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汽车轻量化粘接结构在周期性振动载荷激励下强度与振动属性的改变。首先,利用实验手段,研究了振动载荷对单搭接接头疲劳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疲劳后接头的强度及模态频率的变化;其次,通过仿真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经典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的单搭接接头静态及动态仿真模型,对胶接接头的模态频率、振型及加载开裂过程中胶层单元失效扩展进行模拟,与此同时,探讨了疲劳载荷对胶层内聚力模型的弱化效应。最后,利用SEM电镜分析手段,从微观上分析了粘接接头疲劳损伤及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具有低固化收缩特性的苯并噁嗪树脂(benzoxazine,BOZ)对液体成型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期在不改变液体成型树脂耐热性、工艺性及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树脂的固化收缩率.对比研究了不同BOZ含量改性树脂的固化收缩特性、固化反应特性、液体成型工艺性及力学性能.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浸渗(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VARI)工艺制备了单向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BOZ对液体成型树脂的反应性、工艺性及耐热性影响不大,改性树脂的固化收缩随BOZ含量的提高逐渐减小,其中BOZ质量分数为15 wt%的改性树脂,较未改性树脂的固化收缩减小约80%,拉伸强度提高约19%,冲击强度提高约148%.以此改性树脂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相对于未改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约23%,层间剪切强度提高约9%,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