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完全免费   1篇
  力学   1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粘弹复合结构特征问题的迭代算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由弹性材料和粘弹性材料构成复合结构的动力学问题。引入耗散位移概述,将复合材料的动力学方程变换为状态方程,进一步研究了状态方程特征解的性质。为了求复合结构的模态参数,定义了复合结构的保守粘性结构的概念,提出了计算复合结构特值问题的一个实用算法。最后讨论了复合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2.
灰色理论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实现了旋转机械故障的精密诊断 ,利用灰色模型( GM)实现了旋转机械的状态预测及故障预报 ,并用 C语言编制了一套完整的旋转机械灰色故障诊断、状态预测与故障预报软件。同时本文对某厂透平机进行了全面的计算机诊断与预报 ,通过现场对该透平机检查发现故障与本软件诊断结果一致 ,进而揭示了利用灰色理论开发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和预报系统的可行性。本软件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汽车液压阻尼器的四段线性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现有某车用液压阻尼器的实验研究和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发现这种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行为。为准确描述这类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和进行汽车悬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研究,本文根据阻尼器的实验数据,提出一种新型四段线性化阻尼器模型,并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汽车悬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研究表明,采用四段线性化阻尼器模型,汽车悬架系统簧载质量在不同路面不平度函数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和均方根加速度响应随频率变化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与等效线性化阻尼器模型相比,四段线性化阻尼器模型,能较好降低汽车悬架系统簧载质量的加速度响应和均方根加速度响应,有利于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并为新型阻尼器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机构运动副间隙被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阶跃函数与牛顿二状态相结合 ,考虑曲柄非匀速运转 ,对含间隙平面连杆机构的副间分离与碰撞过程建立了动力学统一模型 ,利用该模型 ,引入粘弹性阻尼被动控制技术 ,通过算例分析了被动控制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改变机构基本参数的情况下将粘弹性材料引入到机构的间隙铰接处大大降低碰撞时引起的冲击效应 ,提高了机构运转的的稳定性 ,同时为含间隙机构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振动一种稳定的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非线性本质,在于传统控制理论的线性控制器用于非线性振动控制效果不佳。本文针对非线性振动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考虑人载的汽车多自由度3维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汽车柔顺性分析中,通常使用的2/4/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一般都未考虑车中人载质量,而在有人载与无人载时,汽车的动力学模型是不同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动力学系统。因此未考虑人载质量的汽车动力学模型不能全面、准确地给出汽车的动力学特性,不能准确地反映柔顺性所包含的车身垂直方向、俯仰与侧倾振动,以及车轮跳动的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本文提出了考虑车中人载质量-座椅附加系统的汽车振动分析的3维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轿车为例,给出了不同模型的动力学特性与响应的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汽车在考虑了人载-座椅附加系统后的多自由度3维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建立股骨端髋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学模拟计算,为寻求假体的个体化和假体加长、加粗等设计起到指导作用。方法:运用逆向工程与有限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采用ANSYS V6.1对股骨进行静应力的计算。结果:通过完全适应髓腔假体和股骨的共同受力分析,发现股骨受力的主要部位在股骨距。结论:该模型符合国人的股骨上端生物力学特性,是一个较好的髋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模拟翻修关节的临床实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神经自适应噪声有源控制(ANC)的方法。应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对噪声进行有源控制。针对RBF的网络特点,使用递阶遗传算法确定网络参数(连接权、隐节点中心和宽度),同时解决了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训练。利用RBF网络的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用于三维空间传播的宽频带空调噪声的降噪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靳春梅  邱阳 《摩擦学学报》2001,21(4):305-308
对多孔状挤压油膜阻尼器控制机构间隙效应的能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采用算例分析了多孔状挤压油膜铰对机构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传统挤压油膜铰与多孔状挤压油膜铰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状挤压油膜铰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构的间隙效应,而且对控制工作条件变化较大的机构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邱阳  张景绘 《实验力学》1991,6(2):156-163
本文首先讨论工程振动信号频谱再分析技术,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模糊式识别再分析方法,以滚动轴承振动成因研究中的谱分析为例,具体介绍了频谱的峰值频率分布模式,模糊子集及隶属函数的确定,以及综合评判的识别过程,最后给出一具体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