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力学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分子特征与结构特性、PTFE的转移行为及对其磨损的影响、影响转移膜生成的因素、PTFE转移膜与底材相互作用的本质,转移膜剥落形成磨屑的考察、PTFE结晶度对粘着磨损及摩擦的影响和PTFE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等进行了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2.
作者介绍了填料在粘结涂层中随机紧密填充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并且根据这一模型、固体润滑剂的粒度分布、油吸附体积和粘结剂与固体润滑剂的密度,编制了计算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内有机粘结剂与固体润滑剂最佳配比的计算机程序。文章对这些程序及使用和计算结果作了简明的介绍,同时还对固体润滑剂在涂层中的分布及其对涂层摩擦磨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了多种测定粘结涂层对底材附着性的定性、定量方法和适用条件。论述了底材预处理,固体颗粒含量、粘结剂、固化温度、相对湿度、涂层厚度、评价方法和膜内应力对粘结涂层附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几种无机物及不同硬度的金属网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认为填料减磨的主要机理是由其在摩擦界面上支承载荷的结果。对金属对偶表面上转移膜的俄歇(AES)深度剖析表明,不锈钢丝网填充PTFE基复合材料形成的转移膜的厚度要比用铜网填充的复合材料形成的薄得多。用不锈钢网和无机物共同填充的复合材料的磨损比纯无机物填充的复合材料的低得多。还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磨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少研究者都认为聚合物的转移磨损受摩擦副表面能的影响。为了考察材料表面及表面性质对聚合物粘着转移的影响,作者运用不同的对偶材料(45号碳钢、铝及铜)並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明显提高了其表面能,用未经表面处理的聚四氟乙烯(PTF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这些处理的和未经处理的金属材料对摩时发现,聚合物的比磨损大致相同,且不受对偶材料表面能的影响。但当对PTFE和HDPE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后,再与那些处理的金属材料对摩时,其磨损率很低,在稳定磨损阶段,仅为未处理者的1/200左右,並且也与对偶材料的表面能无关。经过表面化学处理后,PTFE的摩擦系数稍有升高,而HDPE的则有所降低。文中还对PTFE的磨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有机粘结剂的溶液理论、溶剂的选择判据、有机粘结剂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等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重点阐述了作者根据溶解度三参数原理、溶剂相对挥发速率、线性优化数学模型和环境保护规范等编制的选择混合溶剂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并对计算结果及其应用也作了一定深度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研定和发展粘结固体膜润滑剂主要是适应航空、空间和国防工业的需要。然而近年来,它们的使用已扩展到许多别的商品领域。在今天的世界上这些润滑剂已是如此重要,以致于日常生活中若没有它们将是无法想像的。本文给出了粘结固体润滑剂在商品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用途,並讨论了它们使用中的一些考虑。为了满足商品领域中的严格技术要求,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固体润滑刑,而且需要相当简便而又先进的工艺过程技术。本文详细探讨了在照相和汽车制造业的特殊使用中粘结固体润滑剂所使用的预处理类型及其对磨损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埋入固体润滑膜内的微凸体的理论模型,由此模型得出了一个预测膜磨损率的磨损方程。膜的磨损率是表面形貌、接触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操作条件的函数。 理论预测与观察离子镀软金属膜获得的实验结果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固体润滑膜的摩擦与磨损,特别强调的是使用了内装栓-盘式摩擦试验机的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研究膜的磨损率。该仪器具有半定量测量磨痕上膜厚横截面分布的优点,因而可获得膜磨损率的结果。 在5N负荷、各种气氛下,以0.3~1.0mm/s的滑动速度对溅射MoS_2膜、离子镀铅膜和溅射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了试验。 氧气的存在响影MoS_2膜的磨损率。MoS_2膜在氮气和真空中的磨损率比在空气和氧气中的大一个数量级。这表明,氧气的存在对降低磨损率是有益的,至少在滑动起始阶段如此。与MoS_2膜相反,铅膜在含氧气氛中迅速磨损。在所有气氛中,它们的磨损率几乎比MoS_2膜的大三个数量级。PTFE膜的磨损率几乎不受气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