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力学   10篇
物理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强度钢板材料冲压性能对冲压成形后零件精度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成形性能不稳定和回弹控制复杂.弧形零件具有典型的回弹特征,且回弹量较大,难以获取回弹的具体运动规律,给回弹控制和补偿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分析弧形高强钢零件回弹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典型截面回弹运动规律分析程序,定量分析回弹截面整体和局部的平动与转动量,采用反...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化学湿法印章技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AuPd合金和Au的双组分阵列图案. 采用具有微浮雕图案的琼脂糖印章存储足够多的溶液,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来控制图案厚度.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ITO表面上的AuPd合金和Au的形貌和组分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技术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研究比较了Au和AuPd合金的催化活性.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的针尖产生-基底收集(TG-SC)模式和氧化还原竞争(RC)模式,发现Au电极对二茂铁甲醇氧化物(FcMeOH+)电催化还原能力高于AuPd合金电极,而在AuPd合金上催化还原H2O2的能力显著高于Au.  相似文献   
3.
4.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反向模拟法,以最终构型为研究对象,采用Euler坐标系,基于虚功原理 获得有限元列式. 改进的反向模拟法采用了一种基于塑性流动理论的本构方程,可以充分考 虑应变历史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为了避免流动理论应力更新算法过程中关于未知量\Delta \lambda 的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引入等效应力思想,无需Newton-Raphson迭代直 接计算未知量\Delta \lambda . 盒形件的拉深实例中,传统的基于塑性形变本 构方程的反向模拟法和改进的基于塑性流 动本构方程的反向模拟法计算结果,分别与基于增量有限元法的正向数值模拟求解器 LS-DYNA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通过获得的坯料轮廓、成形极限图、等效应变分布、计算效率 等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塑性流动理论本构模型的应力更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湿法冶炼产出的析出锌,经过冲床冲压脱模、马弗炉高温熔化、模具浇铸成型、车床切削等过程,于直读光谱仪上测定析出锌中铅、铜、铁、镉、锡、铝含量的方法。通过实验确认了仪器的工作条件、熔样器皿、熔样温度、析出锌取样位置,并对熔样铸锭后铅、铜、铁、镉、锡、铝的偏析情况进行了分析,铅最大偏差达到30%,经玻璃棒搅动后保温,铅的偏差消除,拟定了直读光谱法测定析出锌中铅、铜、铁、镉、锡、铝含量的方法,应用后可以快速出具分析结果,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机织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与成形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波  余同希  陶肖明 《力学进展》2004,34(3):327-340
对机织复合材料的成形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纺织复合材料的种 类、力学和物理特性及其工业背景.接着,从实验、理论、计算3个方面概述了目前 对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成形性以及工业冲压技术研究的进展.对于平纹机织复合材 料,剪切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形式,其本构关系具有非线性的特征.通过对材料样品 纯剪切行为的观测,发现了相应的皱曲现象并引入了``锁定角'的概念.大量的实验 研究了材料在工业冲压中的可能出现的变形模式及其对皱曲的影响.随后,从理论上 介绍了对材料本构关系(包含了拉、压、剪)的系统性模拟,以及冲压过程中有限元 数值计算方面的进展.材料的成形性还受到冲压温度、模具对材料的压力、模具与 材料表面的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一一作了简要的介绍, 其中许多研究工作不 仅得到了重要的结论,还开创了相关课题研究的先河,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 的最后,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作了展 望.  相似文献   
7.
金属在流经凹模圆角时受到强烈的弯曲作用,传统的板料成形反向模拟法没有考虑变形历史对应力预测的影响,使得反向模拟法计算的应力值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针对反向模拟法无法准确预测成形零件应力分布的缺点,提出一种快速搜索流经凹模圆角区域的单元的方法,对该部分单元进行应力修正.采用一种高效的单轴连续拉伸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避免了增量有限元法应力应变更新算法的复杂性,同时充分考虑了凹模圆角对金属变形历史的影响.NUMISHEET'93盒形件拉深的标准考题中,通过与增量有限元模拟软件DYNAFORM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采用提出的多步连续拉伸本构关系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变形历史的影响,获得更加接近实际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8.
热冲压模具钢SDCM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型热冲压模具材料SDCM钢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对比国外优质热作模具材料CR7V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UMT-3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Bruker白光轮廓仪等手段研究了新型热冲压模具钢SDCM热处理后组织状态、抗氧化性能以及不同温度高温摩擦磨损后磨痕形貌、截面形貌、表面物相.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SDCM钢磨损机制差异明显,100℃时,材料主要为黏着磨损,经过300℃、500℃轻微氧化磨损与黏着磨损共存的阶段后,700℃时,磨损机制转变为氧化磨损;在100~400℃范围内,CR7V由于含有更多的M23C6型和M7C3型碳化物(分别占总碳化物的3.4%和12.7%),因而具有较高的耐磨性;500~700℃范围内,SDCM因具有更高的抗回火软化能力;同时Cr元素含量较少,抗氧化能力较弱,能够及时形成摩擦氧化层,作为"润滑剂",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超薄导光板微结构模具难加工的问题,结合等温热压印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等效替代"压印工艺,即通过控制成型工艺参数来降低微结构复制高度,实现了在基片上成型出小于模具微结构尺寸的等效结构,突破了热压印过程中模具微结构完全等大复制的思想禁锢,降低了微结构模具加工难度,从而革新了高质量超薄导光板的成型工艺。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片,设计具体实验,加工0.25 mm厚的导光板,验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等效替代"压印工艺不仅可以降低模具的制造难度和加工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改善超薄导光板的性能,与等温热压印工艺相比均匀度提高了23%,整个成型时间缩短到了20 s。  相似文献   
10.
The application of a novel fast optical‐imaging camera, TimepixCam, to molecular photoionizati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velocity‐map imaging technique at a free‐electron laser is described. TimepixCam is a 256 × 256 pixel CMOS camera that is able to detect and time‐stamp ion hits with 20 ns timing resolution, thus making it possible to record ion momentum images for all fragment ions simultaneously and avoiding the need to gate the detector on a single fragment. This allows the recording of significantly more data within a given amount of beam time and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ump–probe experiments, where drifts, for example, in the timing and pulse energy of the free‐electron laser, severely limit the comparability of pump–probe scans for different fragments taken consecutively. In principle, this also allows ion–ion covariance or coincidence techniques to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angular correlations between frag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