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5篇
  免费   1401篇
  国内免费   1392篇
化学   6414篇
晶体学   241篇
力学   122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25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the 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 in which power ultrasound (488 kHz ultrasonic plate transducer) was applied to CO2-saturated (up to 3%) pure water, NaCl and synthetic seawater solutions. Under ultrasonic conditions, the converted CO2 products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CH4, C2H4 and C2H6 including large amount of CO which was subsequently converted into CH4. We have found that introducing molecular H2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2 conversion process and that increasing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yields of hydrocarbons. However, it was observed that at higher hydrogen concentrations, the overall conversion decreased since hydrogen, a diatomic gas, is known to decrease cavitational activity in liquid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1.0 M NaCl solutions saturated with 2% CO2 + 98% H2 led to maximum hydrocarbon yields (close to 5%) and increasing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further decreased the yield of hydrocarbons due to the combin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ultrasound. It was shown that CO2 present in a synthetic industrial flue gas (86.74% N2, 13% CO2, 0.2% O2 and 600 ppm of CO)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hydrocarbons through this method by diluting the flue gas with hydrogen. Moreover, it was observed that in addition to pure water, synthetic seawater can also be used as an ultrasonicating media for the sonochemical process where the presence of NaCl improves the yields of hydrocarbons by ca. 40%. We have also shown that by using low frequency high-power ultrasound in the absence of catalysts, it is 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conversion process at ambient conditions i.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e are postulating that each cavitation bubble formed during ultrasonication act as a “micro-reactor” where the so-called Sabatier reaction -CO2+4H2UltrasonicationCH4+2H2O - takes place upon collapse of the bubble. We are naming this novel approach as the “Islam-Pollet-Hihn process”.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转化已成为现今世界研究的热点. 本工作采用原位电化学转化的策略, 将简单溶剂热法合成的层状甲酸氧铋纳米花(BiOCOOH NFs)还原为带有大量晶格位错的多孔铋纳米花(p-Bi NFs). 研究结果表明, p-Bi NFs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盐具有较小的过电位(436 mV). 在–1.8 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 vs. SCE)时, 甲酸盐的分电流密度(jformate)高达24.4 mA•cm-2, 法拉第效率(FEformate)为96.7%, 且在超过500 mV的宽电位窗口内FEformate超过90%, 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该催化剂的高催化性能可归因于前驱体晶格坍塌和重构而形成特殊的多孔粗糙的微纳多级结构, 其表面富含晶格位错和缺陷等高本征活性位, 且具有较强的电子传递能力. 本研究为设计合成高性能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甲酸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鸣  王维 《人工晶体学报》2022,51(4):594-599
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得对硅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硅单晶生产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生产硅单晶的重要装备,单晶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系到硅单晶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因此其驱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成为装备制造的关键环节。本文以NVT-HG2000-V1型硅单晶生长炉的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实现虚拟装配,采用ADAMS建立其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驱动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采用控制变量法定量分析了铜套与升降轴的配合间隙及丝杠参数对驱动力和驱动力矩的影响规律,进而在提高硅单晶生长炉装备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给出合理的技术建议。结果表明,铜套与升降轴的配合间隙达到0.071 mm后能有效降低驱动系统运行所需驱动力矩,丝杠倾斜度、螺纹螺距与螺纹间摩擦系数的增大均会导致驱动系统运行所需力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水热法制备了正交晶系的纳米球状结构的二氧化锡和正交晶系的由片状聚集成球状结构的钨酸铋,并且对二者进行了复合,制备出了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仪(BE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对复合样品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分别以二氧化锡、钨酸铋和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材料为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RhB),研究所制备的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90 min时二氧化锡、钨酸铋和二氧化锡/钨酸铋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是9%、22%和30%。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高于单一的二氧化锡和钨酸铋。  相似文献   
5.
晶体硅表面钝化是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晶体硅器件的性能。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一种超强酸-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TFSI)钝化晶体硅(001)表面。研究发现,TFSI的四氧原子结构能够与Si(001)表面Si原子有效成键,吸附能达到-5.124 eV。电子局域函数研究表明,TFSI的O原子与晶体硅表面的Si的成键类型为金属键。由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分析可知,Si表面原子的电子向TFSI转移,从而有效降低了Si表面的电子复合中心,有利于提高晶体硅的少子寿命。Bader电荷显示,伴随着TFSI钝化晶体硅表面的Si原子,表面Si原子电荷电量减少,而TFSI中的O原子和S原子电荷电量相应增加,进一步证明了TFSI钝化Si表面后的电子转移。该工作为第一性原理方法预测有机强酸钝化晶体硅表面的钝化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钒(VO2)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逆相变材料,发展潜力巨大,其相变温度(TMIT)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探索其对VO2薄膜TMIT的影响,并尝试解释其内部作用机理。在约1 cm2大小抛光的氧化铝薄片上沉积了一系列含不同比例锗离子VO2薄膜。研究发现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确实有利于TMIT的提高(本课题TMIT最大可达84.7 ℃)。TMIT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锗离子的引入能够强化单斜态V-V二聚体的稳定性,进而增强单斜态的稳定性,使得低温单斜态向四方金红石态转变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BPh3 catalyzes the N-methylation of secondary amines and the C-methylenation (methylene-bridge formation between aromatic rings) of N,N-dimethylanilines or 1-methylindoles in the presence of CO2 and PhSiH3; these reactions proceed at 30–40 °C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In contrast, B(C6F5)3 shows little or no activity. 11B NMR spectra suggested the generation of [HBPh3]. The detailed mechanism of the BPh3-catalyzed N-methylation of N-methylaniline ( 1 ) with CO2 and PhSiH3 was studied by using DFT calculations. BPh3 promotes the conversion of two substrates (N-methylaniline and CO2) into a zwitterionic carbamate to give three-component species [Ph(Me)(H)N+CO2⋅⋅⋅BPh3]. The carbamate and BPh3 act as the nucleophile and Lewis acid, respectively, for the activation of PhSiH3 to generate [HBPh3], which is used to produce key CO2-derived species, such as silyl formate and bis(silyl)acetal, essential for the N-methylation of 1 . DFT calculations also suggested other mechanisms involving water for the generation of [HBPh3] species.  相似文献   
8.
江孝伟  武华 《物理学报》2021,(2):401-408
为了使超材料完美吸收器(metamaterial perfect absorber,MPA)能够同时实现吸收效率和吸收波长的控制,本文提出利用二氧化钒(VO2)和石墨烯作为MPA的材料,通过对MPA的结构设计,在红外波段实现了高吸收,吸收效率最高可达99%.研究发现通过改变VO2的温度和石墨烯的化学势,可同时实现MPA吸收效率和吸收波长的控制,吸收效率调制深度和吸收波长调谐范围分别可达97.08%和3.2μm.通过对MPA在吸收波长处的磁场分布分析可以得出,MPA能够产生高吸收是由于其形成了法布里-帕罗(Fabry-Pérot,FP)干涉腔共振,研究发现MPA的结构参数对FP腔的共振波长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直拉硅单晶的生长过程涉及多场多相耦合与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工艺参数的波动是导致晶体直径不均匀的重要原因,如何实现工艺参数的控制以获得理想的、均匀的晶体直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现有控制方法存在不稳定以及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后,提出基于贝叶斯参数优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模型来控制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的晶体直径。首先以坩埚上升速度与加热器的功率作为控制输入参数,晶体直径作为输出,搭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模型,并分析算法的稳定性。其次将控制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发现硅单晶直径控制模型中不同的超参数设定会影响控制过程的迭代次数以及控制效果。最后,利用贝叶斯优化超参数的取值范围,并进行最终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贝叶斯参数优化后的控制模型计算快、迭代次数少,输出的晶体直径稳定,同时将生长工艺参数控制在实际生产要求范围内。因此,基于贝叶斯参数优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实现了硅单晶直径均匀稳定的有效控制,具有结合工程背景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硅单晶的品质和长晶装备的稳定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直拉法是生产硅单晶的主要方法,通过提高单晶炉副室的高度以扩大单晶硅的生产规模。由于副室高度的大幅增加,且单晶炉提拉头质心相对于旋转轴心有一定距离,对单晶炉整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从而降低了单晶硅的生产质量。针对此问题,对单晶炉建立可靠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单晶炉整体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计算得到副室高度增加后的单晶炉工作时中钨丝绳下端晶棒的运动规律以及最大摆动幅度,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提高单晶炉副室高度后,提拉头较大的质心偏心是单晶炉提拉系统发生摆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提拉头上添加质心调节装置,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可保证提拉头质心位置在旋转轴线上以降低提拉系统的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