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篇 |
国内免费 | 147篇 |
完全免费 | 28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2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晶粒尺寸分别为20~30,1~2和0.2~0.3 μm的三种ZSM-5分子筛样品,并用SEM,XRD,氮低温物理吸附,NH3-TPD和TGA等技术对ZSM-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以考察其晶粒尺寸对C4烯烃裂解生产丙烯过程中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常压,WHSV=10 h-1和550 ℃的条件下,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C4烯烃的催化裂解可以获得高收率的丙烯,反应初期丙烯的单程收率可达38%; 尽管三种晶粒尺寸的分子筛具有相近的比表面积和总酸量,但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粒径0.2~0.3 μm)具有微孔短、外比表面积大和孔口多等特点,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容积炭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 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经过10次再生重复使用,其催化生成丙烯的收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化妆品、气体分离、电池介电质[1]及金属萃取[2]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尿素生产厂家将其用作脱碳剂,使其需求量大增. PC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酯交换法、氯丙醇法及环氧丙烷(PO)与CO2环加成等. 其中, 以PO与CO2为原料环加成制PC是一条低污染、环境友好的路线. 已报道的用于PO与CO2环加成的催化剂有碱、季铵盐、金属盐[3]、配合物[4~6]以及MgO[7], MgO-Al2O3[8], KI/ZnO[9],KI/冠醚和KI/聚乙二醇[10]等. 尽管品种繁多,但仍存在催化剂活性不高,产物分离及催化剂回收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条件下用氧化钙催化碳酸丙烯酯(PC)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高收率、高选择性地合成了碳酸二甲酯(DMC).在假设羟丙基甲基碳酸酯(HPMC)是反应中间产物的基础上,计算了甲醇、PC和HPMC的电荷分布,并推论出可能的副反应PC的聚合.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对DMC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证明了关于中间体HPMC和副反应PC聚合的假设.考察了加料顺序、反应温度对DMC生成速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氧化钙催化PC和甲醇酯交换合成DMC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
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用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合成的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系统地研究了丙环氧化反应的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丙烯压力、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的影响,找到了较佳的丙烯环氧化反应条件。研究发现:温度对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随反应温度升高,H2O2转化率提高,但环氧丙烷(PO)选择性降低;丙烯压力对反应结果无明显影响,催化剂不经再生处理,多次重复使用产物分布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水蒸气处理温度和时间对ZSM-5分子筛酸性及其催化丁烯裂解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过水蒸气处理可降低ZSM-5分子筛的酸量和酸强度,明显提高产物中丙烯与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抑制副产物芳烃和低碳烷烃的生成. 用柠檬酸脱除水蒸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非骨架铝,可提高ZSM-5分子筛孔道的容碳能力,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为WHSV=3.5~8.8 h-1,p=0.06~0.1 MPa,θ=600~620 ℃. 相似文献
7.
8.
投料顺序对动态硫化PP/EPDM性能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PP降解在PP/EPDM动态硫化中对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考察了四种不同投料顺序对PP/EPDM动态硫化物的冲击韧性,加工流动性,交联程度和断面形貌等宏观和微观性能,并进行了不同EPDM含量的动态硫化和非硫化PP/EPDM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投料顺序能实现对动态硫化体系中化学反应对象和化学反应程度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水相体系的温度诱导效应萃取甘草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结合温度诱导效应提取甘草酸,研究甘草酸单铵盐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EOPO)/混合磷酸钾(KHP)体系中的分配行为,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体系:EOPO L64浓度为28(wt)%,K2HPO4浓度为32(wt)%。甘草酸单铵盐最大总收率达68.4%,为工业上采用双水相技术提取干草酸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