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完全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etal foams:A survey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llular metal foams is reviewed, with focus on their fabrication, mechanical/thermal/acoustic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lightweight panels, energy absorbers, heat exchangers, and acoustic liners. Foam property charts with scaling relations are presented, allowing scoping and sele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material indices.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和技术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组织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吸收性能的生物材料制备成具有特定形状和相连孔结构的三维多孔细胞支架(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本文着眼于多孔支架制备方法分别与多孔支架孔结构和外形的内在联系,从致孔和外形成型两个层次对组织工程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和技术新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HF水溶液体系使纯钛表面形成一层结构规整有序的高密度TiO2纳米管阵列,考察了几种主要的实验参数(阳极氧化电压、温度、时间、电解液浓度)对TiO2纳米管阵列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电压是影响氧化钛形貌和纳米管尺寸的最主要因素,而温度和电解液浓度只影响TiO2纳米管阵列形成的时间.对TiO2纳米管阵列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初步表征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电学性质.并讨论了TiO2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5.
液态氧化法处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液态氧化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处理介质、处理时间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环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表面元素分析、毛细浸润法测接触角等方法探讨了纤维表面性能处理前后的变化,以及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表面组装用Sn2.0Ag0.7CuRE钎料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真空条件下制备的Sn2.0Ag0.7CuRE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力学及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RE)的添加量小于0.1%(质量分数)时,RE均匀地分布在钎料合金中,除铺展面积和延伸率与Sn37Pb钎料相当外,Sn2.0Ag0.7CuRE钎料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导电性能均高于传统的Sn37Pb钎料;当RE添加量达到0.5%时,钎料合金中出现了明显的梅花状和点状RE化合相且弥散分布于晶界和相界附近,且拉伸强度、延伸率和铺展面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综合性能和制造成本考虑,真空条件下制备Sn2.0Ag0.7CuRE钎料合金,RE的添加量应不大于0.1%。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Ontario Hydro方法(OHM)对中国五个燃煤电站布袋除尘器(FF)/静电除尘器(ESP)前、后的烟气进行采样,应用美国EPA标准方法测定了烟气中Hg0、Hg2 和HgP的浓度.应用DMA80测定固体样品(煤、底灰、ESP飞灰)中的汞浓度.由汞平衡得出各个环节中汞所占的份额.由此得到FF和ESP脱除烟气中汞的性能.安装FF的电站1和2的综合脱除效率约为80%和20%,安装ESP的电站3、4和5的综合脱除效率分别为6%、20%和4%左右.这说明FF比ESP有更加优良的脱汞性能,而且FF/ESP脱除烟气中的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reatment of oxidized cellulose fabric with chitosan and its surface activity towards anionic reactive dyes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Yupaporn Kitkulnumchai Anawat Ajavakom Mongkol Sukwattanasinitt 《Cellulose (London, England)》2008,15(4):599-608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fabric with chitosan was achieved through an oxidation of the fabric with KIO4 followed by reductive ammination with chitosan. The chitosan content in the fabric determined by Kjeldahl nitrogen analysis
technique was 1.69%.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revealed submicron particles of chitosan attached on the fabric surface.
Dyeing of the modified fabrics with mono-chloro-triazine and vinyl sulfone anionic reactive dyes, showed vastly improved exhaustion
and color yield (K/S) indicating that this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is effective for changing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fabric. The enhancement of the dye uptake brought about an improved dye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dye and salt used could be
reduced by half and 14%,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drop in burst strength upon the oxidation but no discernable adverse
color fastness property was observed for the chitosan-modified fabri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