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4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完全免费 | 41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40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羧基化单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及其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碳纳米管自 1 991年被发现 [1] 以来 ,因其独特的力学、电子特性及化学稳定性 ,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可以认为是将石墨层折叠成碳圆柱体的结果 ,分为多层碳纳米管 ( MWNT)和单层碳纳米管 ( SWNT) .依据其原子结构不同 ,碳纳米管将表现为金属或半导体 ,这种独特的电子特性使它有望成为新型分子器件 .因此 ,研究这种新型碳结构的电极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WNT与溴仿等混合后装在玻璃毛细管内制成微电极 ,可用于探测生物电化学反应 ,结果明显优于其它碳电极 [2 ,3] .对 SWNT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得较少 .目前仅有一篇有关 S… 相似文献
2.
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研究了中性红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和条件,对膜内电荷传输过程和电化学特性分别用循环伏安技术和电位阶跃暂态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膜对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催化电流与底物浓度在很宽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Ti表面修饰纳米TiO2膜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用电化学合成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膜,TEM和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晶粒平均尺寸为25nm。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法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硝基苯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膜电极具有异相氧化还原催化行为,膜中的Ti(Ⅳ)/Ti(Ⅲ)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硝基苯为对氨基苯酚,收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91.6%和95.2%。 相似文献
4.
5.
6.
高活性Ti基纳米TiO2膜催化电极的制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牺牲职极法”恒槽压电解含有0.005mol.L^-1四乙基基溴化铵的醇溶液,加入微量乙醇丙酮作稳定剂,电合成TiO2前驱体钛酸乙酯Ti(EtO)4,经水解、涂膜、煅烧制备Ti基纳米TiO2膜电极(Ti/nano-TiO2)。TEM、SEM、XRD测试表明:TiO2颗粒尺寸在10-35nm`,膜厚达0.5μm主要为锐钛矿晶型,膜为多孔三维网状结构,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TiO2膜电极对草酸还原为乙醛酸、硝基苯还原为对氨基苯酚反应的电催化活性,结果发现纳米膜中的Ti( Ⅳ)/Ti(Ⅲ)氧化还原电对起一种中介作用,可使有机物如草酸和硝基苯间电还原,且电极催化活性高,性能稳定 。 相似文献
7.
普鲁士蓝修饰铂盘电极的胆固醇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制备普鲁士蓝膜修饰铂盘电极的基础上 ,利用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特性 ,制得了性能优良的胆固醇传感器。作者系统地考察了有关修饰膜制备和测试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传感器的最佳工作电位是 0 .0 5V ,测试溶液的最适pH值为 7.0。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 ,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15 0nA mmol·L- 1 ,线性范围为 0 .2~ 2mmol/L ,响应时间为 1min ,寿命在 1个月以上。本方法制得的传感器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 ,有望用于血液中胆固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