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完全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5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2.
碳纳米管电极上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制备了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 (CNT/GC)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固定在CNT/GC电极表面 ,形成HRP CNT/GC电极 .研究了HRP的直接电子转移 .实验结果表明 ,HRP在CNT/GC电极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 ,其循环伏安曲线上表现出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 ;式量电位E0 ′几乎不随扫速 (至少在 2 0~ 10 0mV/s的扫速范围内 )而变化 ,其平均值为 (-0 3 19± 0 0 0 2 )V (vs .SCE ,pH 6 9) ;HRP在CNT/GC电极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为(2 0 7± 0 5 6)s-1;式量电位E0 ′与溶液pH的关系表明HRP的直接电化学是 (1e + 1H+ )的电极过程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 ,固定在CNT/GC电极表面的HRP能保持其对H2 O2 还原的生物电催化活性 ,而且能快速地响应H2 O2 浓度的变化 .本文制备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和固定酶的方法具有简单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可用于获得其它生物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3.
4.
5.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介体型电流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介体甲苯胺蓝(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凝胶薄膜载体上,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该功能化薄膜由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红外光谱证实,GOD和TBO在载体上的固定化是通过交联剂分子上的醛基与GOD、TBO和载体上的氨基反应实现的,共价交联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酶和介体从载体上的脱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TBO能在GOD反应活性中心与铂电极表面之间进行有效的电子传递;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底物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是1-8mmol/L,检出限是0.05mmol/L,寿命超过1个月。 相似文献
6.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表面活性剂膜中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3种表面活性剂分别将辣根过氧化氢酶固定在裂解石墨棱面(edge-plane pyrolytic graphite,EPG)电极表面,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中Fe(Ⅲ)/Fe(Ⅱ)电对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过程以及酶催化双氧化还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固定酶的理想材料;(2)这种体系可能构造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对解释生物体代谢过程具有理论意义,对制备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用硅溶胶-凝胶(Sol-gel)膜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Hb-Sol-gel修饰的碳糊电极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于-0.275V(vs.Ag/AgCl)处有一对可逆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峰,为H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HbFe(Ⅲ)/Fe(Ⅱ)电对的式量电位在pH5.0~11.0范围内与溶液pH值呈线性关系,表明Hb的电化学还原很可能是一个质子伴随着一个电子的电极过程.FTIR光谱证实,Sol-gel膜对Hb的固载没有破坏其天然结构.Hb-Sol-gel修饰的碳糊电极能够催化还原H2O2,可望将其用于制作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9.
细胞色素c在羟基磷灰石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晶体,由于具有独特的多吸附位点特征,羟基磷灰石可作为一种新型电子传递促进剂用于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研究.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细胞色素c在羟基磷灰石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于0.074V(vs.Ag/AgC1)处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为细胞色素c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与羟基磷灰石之间的静电作用.促进了细胞色素c在玻碳电极表面扩散控制的准可逆单电子转移过程.讨论了电位扫描速度、溶液离子强度对细胞色素c直接电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酶直接电化学与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详细地评述并展望了酶直接电化学与第三代生物传感器这个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主要内容涉及生物电催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实现酶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方法和相应机理、以及第三代酶传感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