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6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完全免费 | 48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iO2表面包覆SiO2和Al2O3的机理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在二氧化钛的表面上包覆一层保护膜,使二氧化钛的表面和周围介质之间产生屏障,从而降低二氧化钛的光化学活性,有利于提高二氧化钛的分散性、耐光性、耐候性和抗粉化性. 相似文献
2.
AZ91镁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的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采用在镁合金表面形成无毒、无污染的稀土铈转化膜的方法解决AZ91镁合金表面的腐蚀问题。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参数,讨论了处理液的浓度、成膜温度和成膜时间等因素对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利用湿热实验、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等实验方法评价了转化膜对镁合金表面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在潮湿温热条件下稀土铈转化膜试样仍能保持膜层的完整性并具有较高的覆盖度,腐蚀现象不明显。腐蚀电势升高,出现钝化现象,腐蚀电流密度下降,稀土铈转化膜可以提高AZ91镁合金的耐蚀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微观形貌,稀土铈转化膜是由基膜和附着的细小颗粒组成,最佳工艺形成的铈转化膜无破碎现象,对AZ91镁合金表面的腐蚀过程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概述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导电聚苯胺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研究.从合成可溶性的聚苯胺入手,阐明了聚苯胺的若干基本化学和结构问题,提出并证明了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模型和掺杂机理;除了质子酸掺杂外,发现了聚苯胺的碘氧化掺杂、光助氧化掺杂和K+注入还原掺杂;开发了分别以环氧树脂和聚氨酯为载体的聚苯胺防腐涂料;运用掺杂剂诱导的溶解性,通过合成带聚乙二醇链的膦酸掺杂剂,实现了导电态聚苯胺的水体系加工.其中的聚苯胺树脂及防腐涂料的生产技术,已经完成中试,正在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氧化锌包覆超细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紫外屏蔽性能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分步-均一沉淀法,以尿素为沉淀制备粒径为40nm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超细粒子,并在其表面包覆晶体粒径为10.2nm的氧化锌,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氧化锌对包覆效果及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氧化锌包覆超细说钛矿型TiO2的紫外吸收性能明显高于锐钛矿型超细二氧化钛、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及市场氧化锌。 相似文献
6.
7.
8.
9.
二氧化钛表面包覆氧化硅纳米膜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氧化铝的临界成核半径为2.8nm,由起伏引起的核胚如果小于2.8nm则不会形成晶核而继续生长,上述热力学分析虽然是半理想化的,但是非常有效,可以找到这样一个体系,其溶液条件不发生均匀成核,而是异相表面成核,这在理论上为氧化硅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形成均匀膜而不生成单独的氧化硅相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过程.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酸溶实验分析,证实本实验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SiO2纳米膜.ζ-电位分析表明,颗粒表面只需少量包覆就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动力学行为.采用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测定SiO2包覆量随包覆过程的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获得Ti 2p、Si 2p及 O 1s电子结合能及其相对强度随包覆过程的变化规律,揭示硅酸分子在TiO2颗粒表面的包覆过程.分析表明,初期形成的活性硅酸分子与TiO2颗粒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Ti-O-Si键,后期形成的硅酸分子与已键合在表面的硅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连续致密的硅膜,膜层在陈化过程中继续缓慢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