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4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354篇
化学   4328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302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75篇
物理学   9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6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低负荷稳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预示着未来煤电机组将在更低的负荷运行,用于燃烧无烟煤、贫煤等低挥发份煤种的W火焰锅炉低负荷运行时会出现燃烧稳定性问题。以某660 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为对象开展了针对低负荷稳燃特性的研究,进行了100%、60%、55%、45%THA工况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解析,35%THA工况理论预报。结果表明由于炉膛温度降低、煤粉变细、煤粉浓度降低的综合影响,负荷对煤粉颗粒的着火距离影响不大;低负荷工况下投运两侧燃烧器、减少乏气风的射入量有利于提高燃烧稳定性;通过数值模拟可知35%THA工况无法保持炉内高温火焰稳定燃烧,模拟预报锅炉会熄火。  相似文献   
2.
通过熔盐法制备TiB2载体,并采用简单的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o/TiB2磁性可回收纳米催化剂,用于室温催化氨硼烷(NH3BH3)溶液产氢及串联降解对硝基苯酚(4-NP)及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酸性红1(AR1)和甲基橙(MO)等有机污染物。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TiB2载体表面,晶粒尺寸约为40 nm,并且被TiB2载体包覆,具有典型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Co/TiB2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催化NH3BH3溶液产氢活性,产氢速率为565.8 molH2·molcat-1·h-1。在串联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中,Co/TiB2在7 min内催化4-NP氨基化的转化率接近100%,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72 min-1;降解AO7的反应速率常数在3种偶氮染料中最高(0.34 min-1)。通过EPR-DMPO(EPR=电子顺磁共振,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自由基捕获实验检测出Co/TiB2+NH3BH3催化体系中产生大量的氢自由基(·H)。得益于·H的强还原性,Co/TiB2+NH3BH3催化体系能够将4-NP氨基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对氨基苯酚(4-AP),同时能够还原偶氮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偶氮基(—N=N—)。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制备Fe-VOx/SAPO-34和Fe-VOx/TiO2脱硝催化剂,探究SAPO-34分子筛与TiO2两种载体负载铁钒基氧化物催化活性及抗碱性能的差异。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原位红外漫反射(in-situ DRIFT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骨架结构、表面物化性质、氧化还原能力以及对反应气体的吸脱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内部特定的孔道结构和稳定的骨架,有利于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均匀分散,降低碱金属对表面活性中心的物理覆盖作用;同时其表面丰富的酸位点能够作为碱金属捕获位,保护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保证催化剂的吸附-反应过程能够正常进行,从而使Fe-VOx/SAPO-34表现出良好的抗碱金属能力。  相似文献   
4.
甲醇两步制芳烃反应中低碳烯烃芳构化反应稳定性优异,为分析其内在机制,制备了不同硅铝比(nSiO2/nAl2O3)及Zn负载量的ZSM-5催化剂,以丙烯芳构化为模型反应,分析ZSM-5表面酸性对低碳烯烃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反应微观特性。发现当硅铝比由150降至75时,增加的酸密度促进了烯烃氢转移芳构化过程,使芳烃选择性由31.0%增至34.4%,但丙烯直接参与的氢转移过程也被强化,使丙烷产物选择性由28.2%增至36.0%。引入Zn助剂可将部分Brønsted酸转变为Zn-Lewis酸,强化烯烃脱氢芳构化过程,使芳烃选择性进一步显著增加到62.4%。丙烯芳构化过程中芳烃烷基化深度比甲醇芳构化过程低,提升总芳烃选择性的同时,也明显抑制了难溶性积碳的形成,使反应稳定性明显提升。由此得出,甲醇两步制芳烃过程中甲醇制低碳烯烃过程对甲醇的预先消耗,抑制了低碳烯烃芳构化反应芳烃产物的深度烷基化,是该反应表现出优异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煤焦颗粒燃烧过程中,灰膜形成显著影响其燃烧特性。因此,本文借助高温沉降炉研究了61~75,75~90和90~125μm三种粒径黄陵烟煤在1273和1673 K温度下的燃烧特性与灰膜形成比例;借助扫描电镜(SEM)详细观测空心微珠颗粒内部结构,提出灰膜比例计算公式,并分析温度,粒径和碳转化率对灰膜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大部分灰分在焦炭烧尽阶段以灰膜形式存在。灰膜比例随温度和碳转化率增加而增加,随煤粉粒径增大而减小。高温下灰分用于形成灰膜比例相对较高,这为煤焦燃尽阶段的低反应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煤焦颗粒动态燃烧过程中灰膜形成比例随燃烧工况变化而变化。该研究为煤焦颗粒燃烧动力学模拟灰膜比例选择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富氧燃烧烟气喷淋脱水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氧燃烧系统中,脱硫后的高湿烟气需要经过脱水处理才能作为循环烟气利用,喷淋塔是一种常用的脱水设备。本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喷淋塔的烟气脱水过程进行了三维建模模拟,得到了喷淋塔内的温湿度分布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喷嘴的操作参数和运行特性对液滴平均运动时间和脱水效果的具体影响,讨论了数值模拟中出口烟气"过饱和"现象的成因,研究了不凝气组分对脱水过程的影响,为富氧燃烧脱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宁晓强  李聪聪 《化学教育》2022,43(23):36-42
以波义耳研究燃烧的史实为背景,创新设计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并提出“条件叠加式”燃烧条件探究新思路。以“燃灭控”为主线,一以贯之地显性化“条件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视角”,落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化学观念。基于调控化学反应思想创新设计“燃旺弱灭”反应控制视域,统整开展“情境”“活动”与“任务”三位一体的学习活动。重置教材实验的教学价值取向,结合燃烧的形式美、汉语言文字解读,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美育、汉语言文化领域跨领域融合。  相似文献   
8.
以三聚氰胺为氮源,商用活性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渍吸附+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制得系列氮掺杂活性炭,并用于催化氧化合成氮甲基氧化吗啉(NMMO)。采用N2吸附/脱附、Raman、XPS等对氮掺杂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三聚氰胺负载量的增大,氮掺杂活性炭的表面碱性含氮官能团含量增大,进而体现出更好的催化氧化合成NMMO活性。最佳催化剂(ACO850-20N)在催化剂加量为0.02 wt%,反应温度70 ℃和反应时间4 h的工艺条件下,氮甲基吗啉的转化率和NMMO收率可达99.76%和94.31%。   相似文献   
9.
摘要:常温催化氧化是消除室内HCHO污染最可行的方法之一,其中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代表的催化剂因性能优异、成本低廉而备受广泛关注。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和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CuMnCeOx催化剂,研究考察制备方法及载体对催化剂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SEM、BET、H2-TPR、XPS和IR等对催化剂进行微观表征与分析。研究发现,制备方法及载体类型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形貌、氧化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采用柠檬酸络合法所制的CuMnCeOx-C催化剂性能最佳,48h的HCHO去除率达98.6%,完全满足GB50325-2001标准要求,其介孔结构,晶体粒径及所形成的铈基铜锰固溶体均利于形成大量氧空位及催化氧化反应,且展示出良好的抗水蒸气和稳定性能,其在常温催化氧化VOCs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Solution combustion synthesis (SCS) is a worldwide used method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ceramic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controlled properties for a wid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rom catalysis to photocatalysis and electrocatalysis, from heavy metal removal to sensoristics and electronics. The high versat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is technique have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many variants, which allowed important optimization to the prepared materials. Moreover, its ecofriendly nature encouraged further studies about the use of sustainable precurso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rge variety of expressions to define SCS and the often-contradictory definitions of the SCS parameters witnessed a scarce consciousness of the potentiality of this methodology. In this review article,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s about SCS and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its main parameter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 in order to give useful guidelines to those scientists who want to use this methodology for preparing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or new functional properties. This review aims as well (i) to bring more clarity in the SCS terminology (ii)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the SCS as a convenient tool for the synthesis of materials and (iii) to propose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SC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ecofriendly procedures. Part of the review is also dedicated to preca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powerful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