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1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完全免费 | 56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5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咪唑及其衍生物配合CuCl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筛选出溶解性好、腐蚀性小且催化活性高的多功能助催剂。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N—甲基咪唑后,CuCl可以完全溶解。当催化剂的浓度为0.2mol/L,N—甲基咪唑与CuCl的量为4: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2.40MPa,Co与O2的进气比2:1,反应3h的条件下甲醇的摩尔转化率为15.4%,选择性为98%以上。从腐蚀性试验结果看,50℃时,加入N—甲基咪唑化合物后,Q235钢在CuCl/CH3OH/H2O/CO/O2体系中的腐蚀速率为0.22mm/a,缓蚀效率为94.5%。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近似为一级,加入N—甲基咪唑后,反流速率常数为0.15min^-1. 相似文献
2.
3.
苯酚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PdCl2-Co(Pyca)2催化体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新型的Pd-Co催化体系催化氧化碳化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当n(PdCl2):n「Co(Ⅱ)」:n(四丁基化铵):n(苯醌)=1:1:10:25,T=120,P=2.5MPa(Pco/Po2=4:1),反应时间8h,PdCl2-Co(Pyca)2比PdCl2-Co(OAc)2的催化活性高。当使用PdCl2-Co(Pyca)2催化剂时,DPC的产率为6.03%。最佳的反应温度是120℃,DPC的产率随着体系的总压增加而增大,当压力升到3.5MPa时,DPC产率为8.53%。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自行设计和安装的微反-色谱联用装置,在50~70℃,n(H2O)/n(COS)=60~550的条件下,以TGH为催化剂,对羰基硫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不同的目标函数,采用非线性Marquart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所建立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式为r(COS)=-dXd(W/f(COS))=1.82·1014p(COS)p-0.5(H2O)exp-758008.374T.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本世纪70年代Monsanto公司成功开发了甲醇液相羰化RhI催化体系,使甲醇羰化生产醋酸成为重要的工业过程.然而,由于此工艺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复杂、铑资源紧缺以及体系中还必须加大量的碘甲烷(或氢碘酸)作促进剂,设备腐蚀严重.80年代以来,甲醇气相羰... 相似文献
9.
甲醇直接气相羰基化Mo/C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优化燃料资源,创建能源化工体系”,开展甲醇下游产品的研究是当今燃料化工的重要内容之一。70年代初美国Monsanto开发的Rh-Ⅰ催化体系使甲醇液相羰基化制醋酸大规模工业化,由于该体系采用昂贵紧缺的金属铑,催化剂需精心回收;并且由于需要大量碘化... 相似文献
10.
The effects of catalyst composition on the catalytic production of dimethyl carbonate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Chong Shik Chin Dongchan Shin Gyongshik Won Joonsung Ryu Hoon Sik Kim Byung Gwon Lee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2000,160(2):4232-321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DMC) by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MeOH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catalyst systems. The effect of catalyst composition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product composition is investigated. A three-component catalyst system composed of PdCl2(PPh3)2, Cu(OMe)2 and Me4NCl shows synergy effects in terms of the MeOH conversion (26%) and DMC selectivity (95%). The reaction per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component catalyst PdCl2(PPh3)2 produces dimethoxy methane (DMM) as a major product with selectivity over 90%, while the addition of Me4NCl or Cu(OMe)2 to PdCl2(PPh3)2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DMC selectivity from 2% to 6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