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色素 (Morin)是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1] .前文 [2 ] 以桑色素为配体合成了 6种过渡金属的配合物 ,并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配体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 ,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明显高于配体 ,桑色素合铜 ( )和桑色素合锌 ( )配合物对 Hep- 2 ,BHK- 2 1和 HL - 6 0癌细胞瘤株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体 .配合物具有比单一有效成分更显著的药效 [3 ,4 ] .本文采用荧光方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桑色素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桑色素合铜 ( )、桑色素合锌 ( )与 DN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试图…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Ⅱ)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相似文献
3.
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光度法、粘度法和电化学方法考察了桑色素及其配合物和DNA的作用.并对桑色素合铜(Ⅱ)、桑色素合锌(Ⅱ)、桑色素合钴(Ⅱ)、桑色素与DNA作用的方式进行了比较.Cu(Ⅱ),Zn(Ⅱ),Co(Ⅱ)桑色素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的荧光光谱性质类似,不同于配体.钴(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与铜(Ⅱ)配合物相似,不同于锌(Ⅱ)配合物.三种配合物的存在,都可引起DNA的粘度增加.但钴(Ⅱ)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很小,而铜(Ⅱ)、锌(Ⅱ)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与DNA之间的作用,钴(Ⅱ)配合物弱于铜(II)、锌(Ⅱ)配合物.这可能是钴(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低于与DNA嵌入结合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Two polypyridyl ligands DCHIP (2-hydro-3,5-dichlorophenyl-imidazo[4,5-f][1,10] phenanthroline),MDHIP(2,4-dihydro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Ⅱ) complexes [Ru(phen)2MDHIP]2+ and [Ru(phen)2DCHIP]2+ were prepared. Their DNA-binding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es both bound to DNA by partial intercalation mode, but [Ru(phen)2DCHIP]2+ exhibited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for DNA than [Ru(phen)2MDHIP]2+ due to the different planarities and steric effects of ligands.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binding to DNA,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u(phen)2MDHIP]2+ decreased, while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u(phen)2 DCHIP]2+ increased. 相似文献
5.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黏度法研究了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S-异丙甲草胺使ctDNA在200 nm处的吸收峰发生明显改变, 表现出红移和减色效应, 而对260 nm处的吸收峰产生影响较小, 排除了嵌插作用的可能; ctDNA对S-异丙甲草胺内源性荧光表现出很强的猝灭作用, 且随温度的升高, 其猝灭程度有所下降, 表明S-异丙甲草胺是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并求得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 将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S-异丙甲草胺与ctDNA作用以及不同S-异丙甲草胺浓度下ctDNA的热变性温度和黏度变化的研究结果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相结合, 可以判断S-异丙甲草胺是以沟槽作用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米托蒽醌与生物大分子DNA结合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托蒽醌(MX)是一个广谱高效的葸醌类抗癌新药(下式),核酸是该类药物的主要细胞作用靶位,它通过与DNA结合,影响DNA的转译和复制,从而起到抗癌作用。研究这类药物与核酸的作用对于阐明抗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广泛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MX与DNA存在插入和静电作用、MX浓缩L_(1210)白血病细胞核酸。我们对MX与DNA结合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MX与DNA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函数以及结合位点。用McGhee和Von Hippel方程处理配体结合平衡时,可将DNA双螺旋结构看作由N个等同重复单位组成的均匀点阵链分子。假设配体占据其中n个连续点阵单位,当n=1时,即为Scatchard方程所描述的情况,当n>1,同时考虑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 相似文献
7.
利用 1.0 %T ,0 %C的线性聚丙烯酰胺 (即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总质量分数是 1.0 % ,交联度为 0 % )作为筛分介质 ,对人体血小板长生因子 (PDGF) B基因启动子与核蛋白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有两种核蛋白与PDGF B基因启动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所得结论与传统凝胶电泳相似。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度和良好的重现性 ,整个分析可在 5 0min内完成。该方法不失为一种基于PDGF为研究目标、用于PDGF与蛋白质复合物形成及抑制行为分析的快速、准确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