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24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快速、有效地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实现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关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环境监控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近年来SERS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SERS技术概况、SERS增强理论及SERS增强基底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回顾了SERS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在食品安全分析方面,利用SERS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对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能实现快速、有效鉴别,部分研究已应用于不同食品样品的分析,体现了SERS作为“指纹图谱”的分析优势;在医学诊断方面,SERS可对病理样品(如血液、尿液等)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缩短了样本分析时间,使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成为可能;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微流控平台结合SERS技术被称为“芯片实验室”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可提高分析的可控性,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可采用不同分离方法、不同基底、不同目标捕获方式等实现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展示了不同方法间的差异性。已有研究表明了SERS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可克服传统方法耗时等缺点,实现灵敏快速分析,为食品安全实时监控,食源性疾病即时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同时,指出了SERS技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析依然面临很大挑战,(1)大多数研究并没有聚焦于实际样品,而标准培养液和实际样品的SERS检测存在较大差异,实际样品组分会对SERS响应产生干扰;(2)不同方法结果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纳米增强基底差异,吸附方式原理的差异,稳定性的差异等,因此需要更多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条件;(3)期望建立标准化的SERS方法替代传统技术,充分展示SERS作为新兴分析工具快速、灵敏、简捷的优势应用于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领域。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SERS作为极具潜力的快速分析工具,将在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邱洪灯  陈佳 《色谱》2023,(10):823-824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面临的分析样品日益复杂,色谱作为复杂样品的重要分离分析技术之一,在化学化工、生命分析、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柱,色谱柱的灵魂是色谱分离材料。色谱分离的选择性和效率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色谱分离材料。因此,色谱分离材料一直是色谱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加准确、高效地筛查出食品中的化学危害因子,对食品进行快速、高通量的非靶向分析极其重要。在非靶向分析中,需要通过样品前处理来消除食品中复杂基质的影响,并高效回收、富集化学危害因子。因此,发展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材料尤为关键。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共价有机骨架、磁性纳米材料等新型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用于食品安全非靶向筛查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新型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及样品前处理技术在非靶向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平利  陈彦龙  胡玉玲  李攻科 《色谱》2021,39(2):162-172
食品安全关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食品基质复杂,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之前必须经过有效的前处理。目前发展的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其关键是吸附介质。共价有机聚合物是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多孔材料,具有质轻、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易于修饰等特性,是一类优异的新型吸附材料。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共价有机聚合物(COPs)在食品安全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共价有机聚合物及其功能化复合材料通过简单的装填、聚合反应或化学键合固定到小柱或毛细管柱中用作固相萃取的吸附介质;通过一锅法、原位还原法、原位生长法或共沉淀法生成具有磁性的固相萃取吸附介质;或者通过物理涂覆、化学键合、溶胶凝胶法及原位生长法制备固相微萃取纤维。基于以上高吸附容量共价有机聚合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中农残兽残、添加剂、环境污染物及生物毒素等得到了有效富集。最后,展望了COPs在食品分析样品前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方向:简单高效绿色制备方法的开发,功能化COPs的设计合成;萃取机理的研究;高通量、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将促进COPs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纸基微流控技术(μPADs)是一种在微米尺度的纸基芯片上进行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的技 术,具有材料便宜、制作简单、易回收、结构多样、试剂消耗少、环保可降解等特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领域具有实用价值。该文对纸芯片制备、流体操控及检测模式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纸芯片功能化改性方 法及生物分子的固定方式,总结了经处理后的纸张制备为二维(2D)或三维(3D)纸芯片的方法;其次论述了 流体在纸基材料上不完全浸湿和完全浸湿两个阶段的运输机理,综合分析了智能化流体操纵技术;最后介绍 了可与纸基微流控平台联用的检测方法,并综述了纸基微流控装置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 纸基微流控技术在食品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智能手机凭借其轻巧便携、成本低、可个性化定制且使用者无需专业培训等优势,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食品监督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众多学科巧妙结合的典范。该文综述了2015~2020年初基于智能手机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包括对食品添加剂、抗生素、微生物、农残与重金属、生物毒素以及食物新鲜度的检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这项热门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芯片电泳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小、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以及便于微型化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相关的现场快速检测。该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非法食品添加剂以及环境样品中有害无机离子、有机污染物等目标物检测方面的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微流控芯片电泳走向实际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讨会在西安举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在会上建议,对食品微生物的监测重点应逐步由指示性指标转向相关致病菌指标,这对社会稳定性和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都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保障。刘秀梅介绍称,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里,80%以上都是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家政府对此重视度不断提升,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不久前多个中央文件显示,随着国家级、省市级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日趋完善,未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商机将更多集中在基层市场。2015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据统计,此次的一号文件有7处提及食品安全,明确要求提升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食品进口大国。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检验资源配置,强化对进口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福社的重大问题。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和检测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计划,使得更多的检验资源可以投入到对高风险产品和项目的监管中去。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实践才刚刚起步,急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食品进口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的风险评价模型和相应的估计方法。本文借鉴了其它国家的相关做法,并结合我国进口食品的管理需求和历史检测数据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价和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