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006篇
化学   3752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89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超支化聚合物的氮修饰的PdNx/C催化剂, 并考察了其催化甲酸电氧化反应的性能.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研究了氮的引入对催化活性组分Pd的形貌及表面电子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修饰氮后Pd纳米粒子粒径可稳定在2 nm, 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分散度, 改善了表面Pd电子状态. 与Pd/C催化剂相比, 氮修饰的PdN20/C用于甲酸电氧化的Pd单位质量比活性提高了10.9%.  相似文献   
2.
甲醇选择氧化制备甲酸甲酯(MF)是延伸甲醇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负载型Au及Pd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为探索实用、高效和易再生的甲醇选择氧化催化剂,同时揭示双金属颗粒中Au和Pd的协同效应及甲醇氧化反应机理,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负载的Au-Pd催化剂(Au-Pd/SiO2),详细研究了其对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和Pd总负载量为0.6%、且Au/Pd质量比为2时,所制备的Au2-Pd1/Si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在130℃下,甲醇转化率达到57.0%,MF选择性为72.7%。多种表征结果显示,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粒径为2-4 nm,高度分散于SiO2载体表面,倾向于生成孪晶结构并暴露(111)晶面,这些因素是Au-Pd/SiO2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DRIFTS表征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MF生成机理:即甲醇首先与处于Au-Pd纳米粒子界面的表面氧作用,生成化学吸附的甲氧基;随后,甲氧基经去质子作用生成吸附的甲醛物种,后者与相邻的甲氧基物种亲核反应,并经β-H消除后得到目标产物MF。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甲基丙烯酸锌加速还原氯化钯(PdCl2) 溶液中的钯离子(Pd 2+)为钯(Pd) 纳米微球, 进而用得到的钯纳米微球直接制备钯/氧化钯(Pd/PdO) 纳米复合微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等方法对 Pd/PdO 纳米复合微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制备的纳米复合微球为表面粗糙、 大小均一的纳米微球.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等方法考察了 Pd/PdO 纳米复合微球在对硝基苯酚(4-NTP) 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K2PdCl4/K2Ni(CN)4为前驱体制备了具有凝胶特性的氰胶(Cyanogels), 利用硼氢化钠还原氰胶得到三维多孔珊瑚状PdNi合金前驱体, 在此基础上通过原位Galvanic置换反应, 制备得到内核为PdNi合金、 表面具有不同厚度Au层的三维多孔PdNi@Au催化剂. 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结果显示, 该三维网状结构由粒径约7 nm的纳米颗粒相互连接形成; 能量分散光谱(EDX)线性扫描和元素分布(Mapping)分析显示该催化剂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表面Au层的厚度影响PdNi@Au催化剂的性能, 当Au的含量(摩尔分数)为5.6%时, 催化剂显示出对甲酸最佳的电催化活性, 对甲酸电催化氧化的峰电流密度达到商业化铂黑催化剂的7.2倍.  相似文献   
7.
蛭石对高钠高钙准东煤结渣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沉降炉,辅以灰熔点仪的实验方法,将蛭石与高钠高钙准东煤掺混燃烧,研究其对高钠高钙准东煤结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蛭石掺烧量的提高,灰熔点温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掺烧量为6%时灰熔点温度最低;蛭石掺烧量越高,高钠高钙准东煤结渣情况改善越明显,当掺烧量达到4%时,渣样变得疏松多孔,质地变脆,渣样与沉积探针之间的黏附性较弱,极易通过吹灰除去,建议蛭石掺烧量为4%;煤灰中原始矿物质以石英、钙铝黄长石或钙黄长石以及辉石类的低熔点矿物质为主,掺烧蛭石后,含钠的绿辉石矿物质被转化为韭闪石,含铁的斜辉石、赤铁矿等矿物质被转化为铁橄榄石,渣样中的矿物质均以高熔点的镁橄榄石为主;蛭石具有固钠的作用,取样温度越低,蛭石掺混量越高,其固钠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9.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t4 nanoparticles adsorbed on monolayer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Pt4/g-C3N4), as well a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oxygen molecules on the Pt4/g-C3N4 surfa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first-principles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with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 The interaction of the oxygen molecules with the bare g-C3N4 and the Pt4 clusters was also calculated for comparison. Ou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Pt nanoparticles prefer to bond with four edge N atoms on heptazine phase g-C3N4 (HGCN) surfaces, forming two hexagonal rings. For s-triazine phase g-C3N4 (TGCN) surfaces, Pt nanoparticles prefer to sit atop the single vacancy site, forming three bonds with the nearest nitrogen atoms. Stronger hybridization of the Pt nanoparticles with the sp2 dangling bonds of neighboring nitrogen atoms leads to the Pt4 clusters strongly binding on both types of g-C3N4 surface.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from Mulliken charge population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electrons flowing from the Pt clusters to g-C3N4.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O2 adsorbed on the Pt4/HGCN, Pt4/TGCN, and pure g-C3N4 systems, the presence of metal clusters promotes greater electron transfer to oxygen molecules and elongates the O―O bond. Meanwhile, its greater adsorbate-substrate distortion and large adsorption energy render the Pt4/HGCN system slightly superior to the Pt4/TGCN system in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validate that being supported on g-C3N4 may be a good way to modify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aterials and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improve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0.
以对甲基苯胺和二苯甲醇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饱和氮杂卡宾(SIPr*),并与金属钯络合制得催化剂(SIPr*)Pd(cin)Cl。将催化剂用于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研究了其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以氢氧化钾为碱,二氧六环为溶剂,0.5 mol%催化剂,于110 ℃反应30 min)下拓展了20种底物,收率均较高,TOF可达792 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