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化学   34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液、尿液中氟乙酸的方法。以去离子水为萃取溶剂,使用快速溶剂萃取仪处理血液和尿液样品,取上清液依次经超滤管和0.22μm水相针式滤膜净化,稀释50倍后进样检测。采用Ion Pac AS20离子色谱柱以15.0 mmol/L的KOH溶液为淋洗液进行等度淋洗,流出液通过抑制器后进入三重四极杆质谱,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氟乙酸在0.5~5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4、0.47μg/L。氟乙酸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3.4%~95.8%、96.2%~98.4%,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8%~1.6%、0.2%~1.0%,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3%~3.8%、3.9%~6.9%。进一步考察发现该方法在血液、尿液中的基质效应较弱,分别为-7.4%、-3.0%。该法无需衍生化处理,简便高效,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人体血液、尿液中氟乙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检验血样中3-氯甲卡西酮(3-CMC)的方法。血液经1:2体积的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Agilent?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3.0 mm×150 mm,1.8μm)分离,0.1%(v/v)甲酸-水(5mol·L~(-1)乙酸铵)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双喷离子源电离正离子模式(Dual AJS ESI+)扫描。3-氯甲卡西酮在5~5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ng·mL~(-1)和5ng·mL~(-1),回收率在103.6%~113.7%之间,日内精密度小于8.1%,日间精密度小于11.8%。本方法可以对血液中的3-氯甲卡西酮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够满足实际检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彭俊  王如彬  王毅泓 《力学学报》2019,51(4):1202-1209
神经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是神经科学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同时又极具挑战性.传统的编码理论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很难从脑的全局运行方式上给出有效的理论.而由于能量是一个标量具有可叠加性,因此能量编码理论可以从神经元活动的能量特征出发来研究脑功能的全局神经编码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王-张神经元能量计算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神经网络,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了神经网络的能量消耗和血液中葡萄糖供能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和网络的神经活动达到峰值的时间相比,血液中葡萄糖的供能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了约5.6s.从定量的角度再现了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中的血液动力学现象:大脑某个脑区的神经元集群被激活以后经过5~7 s的延迟,脑血流的变化才会大幅增加.模拟结果表明先前发表的由王-张神经元模型所揭示的负能量机制在控制大脑的血液动力学现象中起着核心的作用,预测了刺激条件下大脑的能量代谢与血流之间变化的本质是由神经元在发放动作电位过程中正、负能量之间的非平衡、不匹配性质所决定的.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探究血液动力学现象的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神经网络的建模与计算方面给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对照组饲料和分别添加0.1%的5’-尿苷一磷酸二钠(UMP)、5’-腺苷一磷酸二钠(AMP)、5’-胞苷一磷酸二钠(CMP)、5’-鸟苷一磷酸二钠(GMP)、5’-肌苷一磷酸二钠(IMP)和以上5种核苷酸(1:1:1:1:1)混合物(Mix)的实验饲料(粗蛋白:45.0%;粗脂肪:10.0%)喂养大黄鱼(平均初始质量为(5.57±0.01)g)64d,研究饲料中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体成分及血液常规指标基本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肌苷酸组和核苷酸混合物组血清中葡萄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鸟苷酸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酶活性数据表明,腺苷酸和鸟苷酸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腺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组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饲料中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液常规基本无显著性影响,而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的添加能够提高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促进饲料中糖源的吸收;腺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对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在脊柱手术中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20例,术前行颈内静脉穿刺采自体血,同时于外周静脉输入等量的胶体液(万汶),术中连续监测HR,SPO2,Bp及尿量变化,分别于采血前(T0),采血后15 min(T1),输血前(T2),输血后15 min(T3),抽取桡动脉血查HB,HCT,LAC,并采用Sonoclot分析仪测定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记录术中晶胶体液输入量,出血量和尿量。结果与T0相比,T1的HB,HCT显著下降(P〈0.01),CR、PF显著下降(P〈0.01),与T2相比,T3的HB,HCT显著回升,CR、PF显著升高(P〈0.01),LAC,AC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脊柱手术患者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型细菌, 可引起消化性溃疡、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萎缩性胃炎, 是胃癌的主要诱因. 但近年来, 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数据提示, 该菌感染与一些非消化系统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菌血症、肺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非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进展进行系统剖析, 以期全面展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五分类大多以硬件方式实现,且存在硬件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和过度依赖某些精密部件等问题。为简化五分类仪器的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用于白细胞五分类的智能光学系统,该系统以全光学技术作为白细胞检测方式,采用VC6.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建立了RBF神经网络的白细胞五分类识别算法模型,整个细胞识别和分类过程完全由软件实现,从而降低硬件复杂程度,减小了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样机对LYM、MON、NEU、EOS、BAS的测试相对偏差分别为1.43%、4.41%、3.92%、2.94%、11.1%,满足了国家标准中的性能要求,故仪器整体的分类结果比较理想。结论:本文提出的智能光学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同时测定血液和尿液中赛拉嗪及2,6-二甲基苯胺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1∶1,体积比)提取,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电离条件下进行全离子扫描模式检测。借助分析软件,通过对化合物离子精确质荷比、同位素轮廓丰度、特征二级质谱以及保留时间的比对,对目标物进行验证。方法的回收率为72.5%~87.8%,相对标准偏差为6.8%~9.7%。赛拉嗪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2,0.1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0.6,0.3μg/L;2,6-二甲基苯胺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5,0.3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1.5,1.0μg/L。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中毒人体的血液和尿液中赛拉嗪及2,6-二甲基苯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当人体发生病变后若体内产生并蓄积过量的胆红素会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其在新生儿和肝炎症中尤为常见,进而有引起神经毒性甚至死亡的危险。目前,药物疗法对其的效果不理想,换血疗法虽然有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和局限,而血液净化疗法虽然潜力优越,但治疗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面仍需大力改善和提高,故设计研制安全高效的清除胆红素的医用吸附剂一直是临床上血液净化研究中的难点。当前的胆红素医用吸附剂主要集中在活性炭类、合成高分子树脂类、多糖类、磁性材料类等,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医用胆红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胆红素医用吸附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液中的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吴国华  郭爱华  王玮  丛林 《分析试验室》2014,(10):1216-1219
建立了农药中毒人员血液中常见8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经冷冻、高速离心除脂,采用GCMS结合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各种目标物质在0.05~1 mg/L(除甲胺磷0.1~2 mg/L和敌百虫1~20 mg/L外)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0;平均回收率为60.6%~113.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检出限为3.0~60μg/L。方法可以满足血液中多种有机磷农药的同时分析要求,可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