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化学   2266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氯化锌(ZnCl_(2))修饰镉基CdSe/ZnS蓝光量子点(B-QD)薄膜,发现与量子点表面结合力更强的ZnCl_(2)能够部分取代量子点长链配体油酸,有效钝化量子点表面缺陷,提高薄膜的荧光量子效率(PLQY)。此外,由于ZnCl_(2)具有偶极作用,使量子点真空能级提高0.2 eV,一方面可改善电子和空穴载流子注入平衡,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寿命。这种无机配体修饰量子点薄膜的方法可能为解决蓝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B-QLEDs)因空穴注入困难和量子点表面缺陷导致器件性能不高的问题提供一个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4个含苯甲酰胺取代的水杨醛亚胺配体: N-(2-苯甲酰胺苯基)-水杨醛亚胺(L1)、 N-(2-苯甲酰胺苯基)-3-甲基水杨醛亚胺(L2)、 N-(2-苯甲酰胺苯基)-3-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3)和N-(2-苯甲酰胺苯基)-3,5-二溴水杨醛亚胺(L4)的合成, 采用 1H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 以L3与TiCl4·2THF为模型催化体系, 在最佳陈化条件(陈化温度为25 ℃, 陈化时间为30 min, 配体与TiCl4·2THF的摩尔比3∶1)下, 考察了L1~L4/TiCl4·2THF催化体系Al/Ti摩尔比、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和聚合压力, 以及配体结构等对乙烯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在水杨醛骨架上氧原子邻位取代基位阻的增大, 催化体系的活性及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均有增加, 其中以L3的催化活性最高, 达到224 kg PE/(mol Ti?h). 采用高温 1H NMR, 13C NMR, GPC-IR和DSC等对由不同配体L1~L4/TiCl4·2THF得到的聚乙烯样品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结果显示样品为线性高密度聚乙烯, Mn=5.9×10 4~11.9×10 4, 分子量分布(PDI)为21.9~72.1.  相似文献   
3.
郭圆斌  栗坤 《化学通报》2021,84(1):40-46
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体外合成的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短的寡核苷酸分子(ssDNA或RNA)。核酸适配体能够通过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与靶标分子进行特异性结合,与抗体相比,适配体具有高亲和力、易修饰、低成本、易于合成和低免疫原性等优势,可以针对细胞、蛋白质、组织、生长因子进行癌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其在分子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阐明了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探针从细胞的检测到血清的检测所扮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因其色纯度高、颜色控制精准、色域广以及溶液可加工等特点, 在显示和照明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针对红光钙钛矿CsPbI3量子点纯化过程中相变和表面配体损失造成的荧光退化问题, 本工作发展了一种甲苯和乙酸乙酯协同的混合溶剂纯化策略, 能够避免纯化过程中的相变问题, 获得了纯立方相的CsPbI3量子点; 此外, 进一步提出了油胺碘(OAmI)调控量子点表面态的配体补偿工艺, 解决了配体损失导致的荧光淬灭问题, 发现在引入400 μL的OAmI时, 量子点兼具高的发光效率(PLQY为70%)和优异的电学性能, 电驱动下的激子复合几率显著增加, 最终实现了亮度为3090 cd/m 2和外量子效率为15.67%的QLED. 这种钙钛矿CsPbI3量子点精细纯化的方案对开发高效量子点材料和实现高性能光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种含磷三足体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  杨水兰  宋盼  杨天林 《应用化学》2015,32(7):777-787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磷的水溶性三足体衍生物[L:N-二(吡啶-二氨基乙酰基)甲基磷酸]及其Eu(Ⅲ)的配合物,用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和紫外光谱法等技术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室温下该配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配体与苦味酸铕形成1:1型配合物Eu(pic)3L;配合物与BSA之间有很强的结合作用;配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配合物与BSA的作用力为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 分别考察了Fe3+和Cu2+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证明Fe3+和Cu2+能够以金属离子桥键与配合物结合使配合物-BSA的稳定性增强。 根据Foster型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可知,配合物可以和BSA以偶极-偶极无辐射进行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个含肟基Schiff碱配体(HL,C15H16N2O)及其Cu(Ⅱ)配合物[Cu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HL结构中,一对HL分子通过分子间的Cl…Cl卤键(Cl…Cl的距离为0.3459(3)nm)链接形成了二聚体,每个二聚体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二聚体形成了无限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Cu(Ⅱ)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组成。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在Cu(Ⅱ)配合物结构中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分子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这种层状结构通过ππ堆积作用而进一步连接。  相似文献   
7.
2,4-戊二酮分别与不同的伯胺反应,合成出2种新的大空间位阻的β-二亚胺配体。其中β-二亚胺配体1与格氏试剂甲基碘化镁(MeMgI)反应得到相应四配位镁的甲基配合物,配体1的锂盐与溴化镁(MgBr2)反应制备出Mg-Li双金属溴配合物。新β-二亚胺配体和相应镁的甲基配合物和溴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相应镁的甲基配合物和溴配合物在苯乙酮的硅氢化反应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在水热条件下采用5-(3-吡啶基)-1H-四氮唑配体合成了基于八钼酸盐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Ni_2(ptz H)_3(H_2O)_6](β-Mo_8O_(26))·2H_2O(ptz H=5-(3-吡啶基)-1H-四氮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中存在β型八钼酸盐[Mo_8O_(26)]~)4-_和阳离子二聚体[Ni_2(ptz H)_3(H_2O)_6]~(4+)2个孤立的亚单元.在这个二聚体中,2个Ni原子被3个ptz H分子固定.相邻的Ni二聚体之间存在丰富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1个带有菱形格子的二维超分子金属-有机层.[β-Mo_8O_(26)]~(4-)多阴离子通过提供大量的氢键作用而占据在该超分子二维层的菱形格子中.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双亚磷酸酯配体Bisphosphite 1、Bisphosphite 2及双膦配体DPPE、DPPP、DPPB、BISBI在丁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双亚磷酸酯配体和双膦配体进行混合,应用到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当中,对混合配体进行筛选发现Bisphosphite 1与DPPB混合配体的反应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1-丁烯氢甲酰化产物醛的正异构比,并通过31P NMR等方法推测了混合配体与铑配位的关键配合物中间体.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铑催化剂浓度、Bisphosphite 1浓度与DPPB浓度,其优化的催化剂配方对1-丁烯氢甲酰化的正异构比达到76.3,平均TOF 1821 h-1.  相似文献   
10.
邻叔丁基亚砜苄胺与2-乙烯基苯甲醛(或2-苯乙烯-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制得亚胺,再经硼氢化钠还原合成了两个新型的NH-叔丁亚砜-烯类三齿柔性配体(4a和4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考察了4a或4b与Ir的络合物催化苯乙酮的转移氢化反应,转化率分别为94%和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