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化学   211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28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纳米球刻蚀技术在蓝宝石(Al2O3)基底上制备350 nm聚苯乙烯(PS)微球密排掩模版,然后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PS/Al2O3和Al2O3基底上沉积氧化锌(ZnO)薄膜,去除掩模版的PS微球后,对经退火处理的两种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PS/Al2O3上生长的ZnO薄膜(样品1)的晶粒呈明显的蠕虫状,而直接在Al2O3基底上生长的ZnO薄膜(样品2)表面晶粒为不完全六棱台形状。样品2的结晶性能优于样品1,但是在362 nm附近样品1的近带边缘荧光发射峰强度比样品2的发射峰强43倍。  相似文献   
2.
硅纳米线是新型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利用阳极氧化铝薄膜为模版复制出具有有序纳米结构的金膜,在金的催化辅助下对单晶硅进行湿法刻蚀,得到尺寸、形状、分布可控的硅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代替银作为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二次刻蚀,金的化学性质相对于银更加稳定,克服了银膜在较高的温度或较长刻蚀时间下产生的结构性破坏,得到形貌规整、尺寸可控的硅纳米线阵列。对该阵列在400 nm~1 200 nm波段的反射率、透过率进行了测试,并对比分析了金模板催化与传统方法机理的异同。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文中提出的金模板催化法制备的硅纳米线阵列尺寸及分布更加均匀可控,在宽光谱范围内的抗反射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刻蚀技术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备工艺中不可或缺加工技术.在半导体晶圆尺寸不断增大以及特征尺寸不断缩少的发展进程中,晶圆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刻蚀机腔室材料作为晶圆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耐等离子刻蚀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耐等离子体刻蚀腔体材料的特性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CuO-CeO2-SiO2 and rare-earth-doped CuO-Ce0.9M0.1O2-SiO2 (M=La, Pr, Nd) catalysts for recycling Cl2 from HCl oxidation were prepared by a template method, using activated carbon as a hard template. The catalyst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H2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 Pr, and Nd cation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eO2 lattice and formed nanosized solid solutions; this greatly reduced the catalyst grain sizes, leading to higher surface areas. In addition, the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solid solution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HCl 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s. The order of the activities of various catalysts was CuO-Ce0.9La0.1O2-SiO2>CuO-Ce0.9Nd0.1O2-SiO2>CuO-Ce0.9Pr0.1O2-SiO2>CuO-CeO2-SiO2. The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lid solutions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However, the structures and performances of the Ce0.9M0.1O2-SiO2 catalys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oxygen vacancies resulted in decreased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solid solutions. Kinetic studies showed that oxygen adsorption could be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for rare-earth-doped catalysts; a higher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in the solid solution led to a slower reaction rate when the volumetric flow ratio of O2 to HCl was 1. For the CuOCe0.9M0.1O2-SiO2 catalysts, spillover of oxygen species in the solid solution into the highly dispersed CuO interfaces was enhanced, which increased the overall reaction rate and gave high activity.  相似文献   
5.
张科  胡子阳  黄利克  徐洁  张京  诸跃进 《物理学报》2015,64(17):178801-178801
目前有机光伏电池的吸光活性层电学传输特性和光学吸收特性的不匹配是制约其能量转换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陷光结构对入射光进行调控, 提高电池对光的约束和俘获能力从而达到“电学薄”和“光学厚”的等效作用, 是解 决有机光伏电池电学和光学不匹配的有效手段. 本文采用湿法刻蚀技术获得了系列时间梯度的绒面氧化锌掺铝薄膜, 并将其作为有机光伏电池的入射陷光电极, 显著增强了电池的光学吸收. 研究发现, 当使用浓度0.5%的稀HCL腐蚀30 s后的氧化锌掺铝薄膜作为入射电极后, 电池的光电性能和效率显著增强. 基于此绒面电极电池的电流密度比平面结构的电池提高了8.17%, 效率改善了11.29%. 通过对绒面电极表面的修饰处理, 实现了电极与光活性层之间良好的界面接触, 从而减小了对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借助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我们观察并研究了钯纳米棒溶液环境下的氧化刻蚀的微观行为及机理。通过改变钯纳米棒所处的液体环境,有效地控制了钯纳米棒的氧化刻蚀行为。由于端部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钯纳米棒在氯化铁溶液中的氧化刻蚀会选择沿着轴向进行,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当反应在超薄液层进行时,钯纳米棒的氧化刻蚀会变为准各向同性。这种行为是由于超薄溶液中溶解产物以及氧化物的扩散被抑制,在纳米棒端部选择性发生的氧化刻蚀会受到阻碍。最后,我们发现在钯纳米棒端部选择性沉积金,可以保护纳米棒的端部不受氧化,从而能控制刻蚀沿着钯纳米棒的径向进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贵金属纳米晶的结构参数的精确调控以利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齐伟  贺书凯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5):056006-1-056006-5
CR39可以用于激光等离子物理实验中的离子探测,并给出离子数目、种类和能量信息。通过采用唯象模型,利用离子在CR39中径迹形成的阻止本领动力学方程以及粒子群智能算法对径迹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数值化模拟,研究了CR39中离子径迹在刻蚀过程中的演化过程,获得了入射离子能量和径迹直径、深度的对应关系,并且发现当离子射程与刻蚀深度相等时,径迹深度最大,给出了利用总刻蚀时间计算最大径迹深度对应的临界能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潘书恒  程萍  胡帅杭 《化学教育》2021,42(19):96-101
应用高温传感器测定了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的温度;基于实际反应温度、压强与物质状态,对铁与氯气的相关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发现FeCl3(Fe2Cl6)是铁与氯气反应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热力学稳定产物,而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2的条件则较为苛刻;反应的动力学分析,FeCl2和FeCl3的结构分析,也表明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9.
朱晓蕊  王卫东  秦广雍  焦浈 《物理学报》2013,62(7):77802-077802
用荷能重离子径迹刻蚀的方法在高分子多聚物膜 (PET) 上制备出单锥形纳米孔. 刻蚀过程通过监测跨膜电流来控制, 最大刻蚀电流Imax不同, 得到的锥形孔小孔孔径也不同. 研究单锥形纳米孔在KCl 溶液中的I-V曲线发现, 单锥形纳米孔的离子传导呈现出不对称特性, 该现象称为整流效应, 整流系数γ大小随纳米小孔孔径大小和电解质溶液浓度而变化. 关键词: 径迹刻蚀 纳米孔 离子传导 整流系数  相似文献   
10.
戴维是19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在电化学、碱金属、氯气、安全灯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其在科学研究中所用的方法以及敢于批判、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也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