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化学   83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物理学   8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后嫁接法制备了不同铝负载量的Al-MCM-41分子筛。运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FTIR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物性表征,利用固定床评价其对噻吩的吸附性能。通过将分子筛吸附噻吩能力与分子筛的酸性质及织构性质进行关联,考察烯烃存在对Al-MCM-41活性位物种吸附脱硫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物种的引入即产生了B酸中心,也同时产生了两种类型的L酸中心L1和L2。引入低含量铝物种利于形成B酸中心和L1型酸中心,引入高含量铝物种利于形成L2型酸中心。其中,L2型酸中心对噻吩的吸附效果最佳。烯烃和噻吩在B酸中心发生竞争吸附和催化转化反应,且催化转化反应占主导地位。L2酸中心的存在促进了B酸中心上的催化转化反应,其所生成的大分子硫化物取代噻吩吸附在分子筛酸活性中心上提高了Al-MCM-41分子筛的饱和吸附硫容量。  相似文献   
2.
3.
硅纳米线阵列由于其较强的光吸收能力及硅材料的丰富储量,被认为是最具大规模应用潜力的可见光光催化剂。针对硅材料在水相环境中不稳定这一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硅纳米线阵列"先稳定、再活化"的修饰策略。通过在硅纳米线表面修饰聚(乙撑二氧噻吩)使其稳定,之后再修饰银纳米颗粒以提高光催化效率,得到了高效、稳定的可见光光催化剂。并通过研究聚(乙撑二氧噻吩)的厚度及银纳米颗粒的担载量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修饰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HY、NiY和稀土离子改性的Y分子筛(REY)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装置评价噻吩模拟油催化裂化性能;运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发光检测器(GC-FID)、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产物,关联分子筛的酸性,研究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与改性Y分子筛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与分子筛的作用机制差异主要取决于与B酸或L酸相关的非骨架铝物种或金属离子物种的存在形式。其中,NiY分子筛中,噻吩主要是吸附在与NiOH+物种相关的L酸中心,而Ni4AlO43+等物种减弱B酸性中心从而降低其裂化性能。对HY来说,噻吩易在与AlO+等物种相邻的B酸中心上聚合形成三联噻吩,并发生一定的氢转移和裂化反应;而对REY而言,分子筛中与RE物种相关的L酸位会促进噻吩在与非骨架铝羟基等物种(如Al(OH)2+、Al(OH)2+等)相邻的B酸中心形成的二联噻吩发生氢转移和裂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不同碱处理制备多级孔HZSM-5催化剂及噻吩烷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2CO3、TPAOH和TPA+/CO32-混合碱分别处理HZSM-5分子筛,采用FT-IR、XRD、XRF、N2吸附脱附、SEM、NH3-TPD及Py-FTIR表征手段对各类碱处理前后的H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碱处理HZSM-5分子筛后,均能形成微孔-介孔多级孔道的HZSM-5(A)催化剂,并能调变催化剂的酸性,其中,TPA+/CO32-混合碱处理得到的HZSM-5(TPA+/CO32-)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介孔数量最多。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HZSM-5和HZSM-5(A)催化剂的噻吩烷基化性能,结果表明,HZSM-5(TPA+/CO32-)催化剂因为具有适当的多级孔孔道和较多的B酸中心而表现出较高的噻吩转化率和1-己烯对噻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A novel dendritic carbazole derivative (BTCPh)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simple chemical route. Its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 of BTCPh with (3, 4-ethoxylene dioxythiophene) (EDOT) were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ectro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the two polymers. The copolymer P(BTCPh-EDOT) film revealed richer electrochromic color than that of the homopolymer PBTCPh film (yellow, green, blue, and grey) and showed five different colors (orange, green, brown-green, blue, and grey) under various potential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DOT unit generating more doped states of the polymer, resulting in richer colors. Electrochromic switching tests indicated that both polymers possess good optical contrast and fast switching times. These properties show promise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n smart windows and displays.  相似文献   
7.
以2-噻吩乙醛酸(HL)为第一配体,红菲绕啉(Bath)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Eu(Ⅲ)三元配合物.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元素分析、FT-IR和1 H NMR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通过热重(TG)和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与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式为EuL3Bath·2H2O,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最佳激发波长(270nm)的紫外光照射下,该配合物能发出Eu(Ⅲ)离子很强的特征红光,其中电偶极跃迁(5 D0→7F2,613nm)发射最强;此外,该配合物还表现出相对较长的衰减寿命(τ=1.17ms).  相似文献   
8.
张小梅  李淼淼  王琪  江宇  耿延候 《应用化学》2019,36(9):1023-1034
以不同烷基取代的二噻吩并吡咯(DTP)为π桥,连接吲哒省并二噻吩(IDT)中间单元和氰基茚酮(IC)或二氟代氰基茚酮(2F-IC)末端基团,设计并合成了6个窄带隙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其中,IDTDTP-C2C2-H和IDTDTP-C2C2-F中的DTP单元以1-乙基丙基为侧链,IDTDTP-C6C6-H和IDTDTP-C6C6-F中的DTP单元以1-己基庚基为侧链,IDTDTP-C12-H和IDTDTP-C12-F中的DTP单元以十二烷基为侧链。 6个分子均具有较窄的光学带隙(1.37~1.44 eV)。 相比于以IC为末端基团的分子(IDTDTP-C2C2-H、IDTDTP-C6C6-H和IDTDTP-C12-H),由于氟原子的拉电子效应,以2F-IC为末端基团的分子(IDTDTP-C2C2-F、IDTDTP-C6C6-F和IDTDTP-C12-F)具有红移的吸收光谱,以及更低的最高分子占有轨道能级(HOMO)和最低分子空轨道(LUMO)能级。 以宽带隙聚合物聚[2,6-(4,8-双(5-(2-乙基己基))噻吩-2-基)-苯并[1,2-b:4,5-b']二噻吩-alt-5,5-(1',3'-二-2-噻吩)-5',7'-双(2-乙基己基)-苯并[1',2'-c:4',5'-c']二噻吩-4,8-二酮](PBDB-T)为给体材料,制备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 PBDB-T:IDTDTP-C6C6-F共混薄膜具有较高且更平衡的空穴/电子迁移率,以及良好的形貌,基于PBDB-T:IDTDTP-C6C6-F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了6.94%的能量转换效率,开路电压为0.86 V,短路电流密度为13.56 mA/cm2,填充因子为59.5%。  相似文献   
9.
Novel organic and inorganic hybrid photovoltaic devices were thbricated by in-situ electrochem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3-methylthiophene(3MT) and bithiophene(BT) into the pores of nanostructured TiO2 sintered on fluorine-doped tin oxide(FTO) substrate. The photoactive layer was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ultraviolet-visable(UV-Vis) spectromet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cyclic voltammo- gram characterization. Device efficiency based on different molar feed ratios of 3MT and BT during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and the effect of in-situ copolymer state(doped by electrolyte and de-doped)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Under the solar illumination of 100 mW/cm2(AM 1.5), an optimized device efficiency of 0.938% was obtain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3MT to BT was 500:1, polymerization time was 500 s and the system was in doped copolymer state,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overall photovoltaic parameter improvement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T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PTP与BSA相互结合时的作用距离,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