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36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提出了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人体血浆,尿样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方法。在p H5.5~6.5的HAc-Na Ac缓冲溶液中,加替沙星(Gatifloxacin,GTFX)与Tb(Ⅲ)反应形成的二元螯合物共振瑞利散射(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RRS)强度极弱,但当其进一步与酸性染料茜素红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时,RRS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3 nm和605nm处。在373 nm处,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5.26μg·m L-1和7.5 ng·m L-1。本法简便、快速,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于片剂,人尿液和血浆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6.1~104.5%。  相似文献   
2.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S)修饰的磁性二氧化硅( Fe3 O4@SuO2)为载体,加替沙星( GTFX)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印迹法制备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M-MIPs)。用透射电镜( TEM)及磁化强度分析( VSM)对此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吸附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M-MIPs中存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结合位点。 M-MIPs 和磁性非印迹聚合物( M-NIPs)对 GTFX 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5.1和23.13 mg/g。 M-MIPs对于环丙沙星(CPFX)、诺氟沙星(NFLX)、三聚氰胺(MEL)以及四环素(TC)的选择性系数k分别为2.43,5.18,6.61和12.99;M-MIPs相对M-NIPs的相对选择性系数k'分别为2.09,1.95,3.15和2.43,表明M-MIPs对GTFX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将此表面印迹材料用于牛奶中GTFX的分离富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回收率大于91.5%。  相似文献   
3.
4.
在Ph4.0~5.0的BR缓冲介质中,赤藓红(Ery)与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相互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两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68nm处,并在342nm和378nm处有2个较小的散射峰.在342nm处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与散射增强成正比,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2~2.7μg/mL(MXFX)和0.06~10.2μg/mL(GTF).据此建立了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已用于胶囊和人尿液中的FLQs测定,并对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八元瓜环与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及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体系的性质,考察了溶液酸度对作用体系的影响.在pH小于8.0的范围内,八元瓜环分别与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形成1:1、与司帕沙星形成2:1的稳定的主客体化合物;测定了不同pH时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稳定常数均在103~104 L·mol-1(司帕沙星体系为1011L2·mol-2)范围;同时测定了各作用体系的荧光发射和紫外吸收分析性能参数,药物客体的浓度线性范围达2~3个数量级,检测限为10-9~10-8 mol.  相似文献   
6.
微波消解-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在(CH2)6N4(六亚甲基四胺)-HCl介质中,溶液中的铜能与甲磺酸加替沙星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甲磺酸加替沙星的内源性荧光显著猝灭,据此建立了铜-甲磺酸加替沙星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00 nm,铜浓度在4.0×10-8 ~1.2×10-5 mol/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程度成正比.检出限为1.2×10-8 mol/L,回收率为97% ~104%.该法可直接用于测定铜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加替沙星-茜素红体系的紫外特性及加替沙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替沙星与茜素红反应可形成配合物,使茜素红的紫外吸光度增强,且加替沙星浓度在0.20~110.00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加替沙星的新方法.将此方法用于片剂、粉针剂和尿液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荧光法一致.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环丙沙星为内标及用荧光检测的加替沙星(GXTC)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全血样品中GXTC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萃取并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甲酸及甲醇(4+96)混合溶液作淋洗液淋洗萃取小柱,所得淋出液用吹氮法蒸干,残渣溶于1.0 mL甲醇中,分取10.0μL溶液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测定中用甲醇、乙腈及甲酸(2+998)溶液三者以15比15比70的体积比混合后作为流动相,在Cloversil C18柱(150 mm×3.0 mm,5 μm)上进行分离.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88 nm,发射波长为478 nm.加替沙星在15.0~24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回收率在97.0%~102.0%之间,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6.0%,方法的测定限(10S/N)为15.0μg·L-1.  相似文献   
9.
吖啶红褪色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由日本杏林制药公司最早开发研制,1999年12月BMS公司在美国首次上市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该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光毒性低等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好的疗效,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的治疗。目前  相似文献   
10.
加替沙星的荧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测定加替沙星的荧光光度法 ,并对影响加替沙星荧光性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加替沙星浓度在3.0×10-7~1.0×10-5 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8×10-8 mol/L ,对5.0×10 -7mol/L的加替沙星平行测定13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 % ;将该法用于血清、尿样分析 ,回收率在98%~103%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