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以甲醛作还原剂制备超细铜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甲醛作还原剂制备超细铜粉刘志杰,赵斌,张宗涛,胡黎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超细铜粉已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粒径的铜粉有不同的用途:应用于电学领域的铜粉大部分是微米级铜粉[1];纳米级铜超微粒子分...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无机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国际上均以无机砷的形式进行卫生学评价。1988年FAO/WHO提出以无机砷形式暂定可耐受每周摄入量(PTWJ)为15μg·kg-1,比以前总砷卫生标准严25倍。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制定的几十处各类卫生标准均以总砷mg·kg-1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研究了海带等海产品食品中有机砷和无机砷分别测定的方法,并以此制定了海产食品中无机砷的卫生标准。由于我国现有测定无机砷的国标基于银盐法[1],属于化学法,方法灵敏度较低,很难测定食品中ng级的砷。本法参考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所提供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无机砷的方法,应用国产原子荧光光…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甲醛-无机还原剂化学发光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与无机还原剂Fe(Ⅱ),S^2-,I^-,Cu(Ⅰ)等能够发生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据此利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这些化学发光反应。考察了这些反应应用于铁,硫、碘、铜等元素化学发光测定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6.
稀土氧化物上SO2和NO的催化还原(Ⅲ)——用CO作还原剂的同步脱硫和脱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稀土系列氧化物作为CO同步还原SO2和NO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钐和氧化钕表现了最高的活性,在475℃,SO2和NO的转化率同时超过95%,实验发现稀土氧化物是活性相,通常脱硫活性高的样品同样具有高的脱氮活性,但CeO2表现了不同的行为,其脱硫性虽低,但脱氮活性却较高,文中还对同步反应的机理作了探讨,发现COS不仅是还原SO2的中间物,同时也是还原NO的中间物。结合活性相和反应机理对不同稀土氧化物的活性差异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还原剂与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Ⅲ.钼(Ⅲ)—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发现钼(Ⅱ)与鲁米诺可以发生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很强的发光信号,不稳定的钼(Ⅱ)可在流动注射体系中通过锌汞齐还原柱由钼(Ⅵ)产生。此反应能够用于痕量钼的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10~(-9)~4×10~(-7)g/ml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11)。此方法用于测定几种水样和钢样中的痕量钼,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钯纳米微粒的微波高压液相合成及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柠檬酸钠作为制备钯纳米微粒晶种的还原剂,聚丙烯酰胺作为晶种生长的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液相钯纳米粒子。TEM表明,钯纳米粒子呈球形,通过改变柠檬酸钠浓度可获得粒径为6-76nm的钯纳米粒子。柠檬酸在216nm处有一个吸收峰。聚丙烯酰胺在205nm处有一个吸收峰。钯纳米粒子体系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无吸收峰,随着波长的降低其吸收增大。粒径为6-76nm的低浓度钯纳米粒子均在470nm、510nm、400nm、800nm和940nm产生五个共振散射峰。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