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完全免费 | 23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4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钛基二氧化铅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电沉积法制备了钛基PbO2电极,优化并确定了电极的制备工艺,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优于传统的DSA钛基RuO2电极。采用该电极,在10Ma/cm^2电流密度下通过0.72Ah电量后,可使100Ml、COD浓度为270mg/L的苯酚溶液中的苯酚完全分解,COD去除率为67.4%,单位电量COD降解量为0.254mgCOD/Ah,且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初步研究了苯酚的电催化氧化机理,提出了苯酚的电催化氧化可能是由苯酚的直接电化学氧化为苯醌及苯醌的间接电化学氧化有机酸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3.
纳米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对纳米TiO2薄膜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基于溶胶-凝胶的涂层方法、电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自组装制膜,以及喷雾热分解等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TiO2薄膜制备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模板合成法制备金纳米线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近年来,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备各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材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在特定的模板中沉积各种材料而构建纳米点阵的方法,具有制备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而且在尺度上可以突破刻蚀技术的局限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常用的模板有阳极氧化多孔铝(AAO)、多孔硅和聚合物等,其中AAO模板具有耐高温,绝缘性好,孔洞分布均匀有序,而且大小可控等特点[2],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利用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采用电化学方法[3~7]或压差注入法[8]制备有序的纳米粒子点阵,已经在润滑[9]、电…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二氧化钛纳米微粒膜的光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光电流谱,透射光谱和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对电沉积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微粒膜的光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条件下的二氧化钛纳米微粒膜具有与紧密的半导体电极不同的光电化学性质,并探讨了其光电化学性能与表面形貌关系。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电沉积Ni-P合金镀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在电镀Ni P合金的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镧和铈的氯化物 ,用赫尔槽实验、远近阴极实验等方法探讨了稀土元素对Ni P合金镀液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CeCl3 ,LaCl3 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最佳添加量均为 2g·L- 1 。稀土元素的加入 ,能够显著增加Ni P合金镀液的光亮区范围 ,而且 ,这种作用在低电流密度范围内更显著。稀土元素加入到镀液中能够显著增大Ni P合金镀液的电流效率 ,并且导致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发生变化。实验结果还表明 ,稀土元素能够使镀液的分散能力有所提高。根据这一结果 ,从理论上推断稀土元素能够促进电沉积Ni P合金阴极过程的极化度。这一推断与阴极极化曲线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高择优取向Cu电沉积层的XRD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电化学和XRD方法在CuSO4 H2SO4电解液中获得Cu电沉积层并研究其结构。结果表明,在4.0A/dm^2和15.0A/dm^2电流密度下可分别获得(220)和(111)晶面高择优取向Cu镀层;Cu镀层晶面织构度随厚度提高而增大,获得(111)晶面高择优Cu镀层的厚度约是(220)晶面的7倍,说明Cu(220)晶面比(111)晶面是更易保留的晶面,且低电流密度下铜的电结晶更容易受电沉积条件控制;较高的沉积电流密度有利于晶核的形成;Cu镀层存在晶格畸变和晶胞参数的涨大。 相似文献
8.
9.
泡沫镍的电沉积制备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化学预镀,电沉积,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厚度均匀,孔隙率高,具有较好抗拉强度和韧性和泡沫镍材料,报道了电化学方法制备泡沫镍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