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篇 |
国内免费 | 422篇 |
完全免费 | 50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48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原花青素是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黄烷醇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多酚类化合物 ,前者为黄烷 4 醇或黄烷 3,4 二醇 ,后者则为缩合单宁、红粉和酚酸 ,如下图所示。该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1] ,而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是引发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国外以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品及食品营养补充剂较多 ,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正着手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 ,关于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对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2.
3.
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TSSB)(H2O)]2.2H2O(TSSB=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X射线法测定其结果,晶 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晶胞参数为:a=0.69613(19)nm,b=0.9307(3)nm,c=1. 0439(3)nm;a=108.796(5)°,β=101.271(5)°,γ=105.617(5)°,V=0.5869(3) nm^3,Z=1,Dcald=1.849g/cm^3,μ=2.058nm^-1,F(000)=334,Gof=1.079,Δρ=379- 406e.nm^-3,两个铜原子配位数各为五,处于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并对配合 物进行了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合物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接近,肿瘤抑制率 达63、5,半数臻死量为1000mg/kg,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菌、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4.
提出成键原子的生物活性点价(Ai),并建构蕴含有机物的生物活性的自相关拓扑指数(m^Q)。使用1^Q,距离指数(L)分别与16~30种取代芳烃(含F,Cl,Br,I,NO2,OH,NH2,甲氧基,甲醛基,甲酰胺基,乙酮基,烷基等)对绿藻,斜生栅列藻,日本长腿蛙蝌蚪,发光菌,呆鲦鱼等的毒性数据关联,相应二元相关系数依次为0.9361,0.9559,0.9733,0.9354,0.9599。以上QSAR模型的估算结果均于优于相应的文献成果。 相似文献
5.
6.
酰基吡唑啉酮缩二胺是近年开发的双席夫碱试剂,对希土离子具有较高的萃取性能,并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抗病毒生物活性。由于这类试剂含有活性的羟基和亚胺基官能团,适于同各种金属离子配位。最近我们研究了酰基吡唑啉酮缩乙二胺配合物,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传递电子作用、光致发光作用和较强的抗菌生物活性。但缩芳香二胺双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拓宽酰基吡唑啉酮类配合物的研究领域,本文合成了11种未见报道的希土元素与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HPMαFP)2Pen)的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一般性质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2-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杂环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 1 ,3 ,4-噻二唑衍生物、吡啶衍生物等因其具有良好的除草、杀菌、驱虫、植物生长调节 [1~ 3]、以及诱导植物抗病机能 [4 ]多种生物活性 ,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 ,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另外 ,酰胺作为致毒基存在于许多生物活性物质中 ,特别在除草剂中具有重要地位 [5,6 ]。为寻找新型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本文依据活性基团拼接原理 ,将吡啶、1 ,3 ,4-噻二唑和酰胺三类致毒基团拼联于同一分子中 ,合成了 2 -[N-(1 -甲氧羰基 )乙基 -N-酰基 ]氨基 -5 -(2 -氯吡啶 -4-基 ) -1 ,3 ,4-噻二唑类化… 相似文献
8.
9.
10.
依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分子中同时引入吡啶环和1,3,4-噁二唑杂环合成了5-(3-吡啶基或4-吡啶基)-1,3,4-噁二唑2-硫乙酸胺类化合物,用1H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离体试验表明,化合物B1—5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0%和42%,化合物B1-6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38%.除草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6对油菜和稗草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