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国内免费 | 155篇 |
完全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5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用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合成的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系统地研究了丙环氧化反应的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丙烯压力、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的影响,找到了较佳的丙烯环氧化反应条件。研究发现:温度对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随反应温度升高,H2O2转化率提高,但环氧丙烷(PO)选择性降低;丙烯压力对反应结果无明显影响,催化剂不经再生处理,多次重复使用产物分布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双齿单Schiff碱钴、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合成了单S chiff碱配体水杨醛缩邻甲苯胺(^1L)、5-溴水杨醛缩对氯苯胺(^2L)、5-溴水杨醛缩对甲苯胺(3^L)、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4L)、水杨醛缩对甲苯胺(^5L)、水杨醛缩对氯苯胺(^6L)及其钴、锰配合物,并用MS、^3HNMR、IR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予以表征,以钴配合物为催化剂活化分子氧氧化环巳烯,高选择性地得到烯丙位的氧化产物;以锰配合物为催化剂、NaOcl为氧化剂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主要产物为苯乙烯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TS—1催化合成环氧丙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TS-1催化下的丙烯与H2O2的环氧化过程,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发现较低的温度(30~50℃),压力(0.4~0.6MPa)以及H2O2浓度(1.0mol/kg)对反应有利,产物环氧丙烷与溶剂甲醇在沸石表面酸性中心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丙二醇单甲醚是主要的副反应,副产物丙二醇单用甲醚堵塞了沸石孔道引起催化剂失活,失活后的催化剂可以通过灼烧或用溶剂洗涤恢复活性,用盐类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后催化 相似文献
6.
7.
分别以Na2WO4和H2WO4为钨源,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直接合成了W-SBA-15介孔分子筛样品,并用小角XRD,N2吸附,FT-IR,UV-Vis,SEM和XRF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只用P123(EO20PO70EO20)为模板剂时,分子筛中钨的含量只是投料量的一半; 而以P12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混合模板剂时,钨能有效地掺杂到SBA-15分子筛中. 当原料中的Si/W摩尔比为40时,W-SBA-15分子筛中的钨物种以高度分散状态存在,且以H2WO4为钨源比以Na2WO4为钨源更易将钨掺杂到SBA-15介孔分子筛中. W-SBA-15分子筛催化剂对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9.
高灵敏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长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37(8):369-371
研究了痕量Mn2 + 催化KIO4 氧化棉红的反应动力学 ,测定了反应级数、表观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 ,确立了速率方程 ,探讨了反应机理 ,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方法 ,方法灵敏度为 7.5×10 - 9g·L- 1,线性范围为 0 .0~ 6.0× 10 - 6g·L- 1。方法选择性好 ,直接用于化学试剂、井水及蒸馏水中痕量锰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金属离子的光催化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光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电子或空穴等活性物种,通过还原或氧化反应去除水相中的金属离子,是与环境保护、贵金属回收或金属担载催化剂制备相关的重要过程。笔者结合半导体的结构特征,综述了利用光催化还原反应或氧化反应,对铬、汞、铜、镍、银及铂、钯等贵金属和锰、铀等的光催化去除效果,介绍了该技术在处理金属离子混合体系实现金属分离过程的应用。结合有关实验数据,对一些可能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与环境保护及其它相关工艺过程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