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71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柠檬酸还原HAuCl_4合成带负电荷的Au纳米粒子(Au NPs),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的甲氧苄啶可与带负电荷的Au NPs发生静电吸引导致Au NPs聚集,溶液颜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据此,建立了检测甲氧苄啶的新方法。在柠檬酸钠-HCl缓冲溶液(pH=3.95)中,反应50 min后,648 nm波长处吸光度与甲氧苄啶浓度在10~150 mg/L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检出限为3.5 mg/L。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昂贵复杂仪器。可用于片剂中甲氧苄啶的测定,回收率在97.7%~104.1%之间。  相似文献   
2.
SOIL AGGREGATE AND ITS RESPONSE TO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oad review of the existing study on soil aggregate and its responses to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Soil aggregate is used for structural unit, which is a group of primary soil particles that cohere to each other more strongly than other surrounding particles. The mechanism of soil particle aggregation may be expressed by a hierarchical model, which is based upon the hypothesis that macroaggregates (〉250μm) are collections of smaller microaggregates (〈250μm) held together with organic binding agents. Primary particles form microaggregates and then macroaggregates. Carbon (C)-rich young plant residues form and stabilize macroaggregates, whereas old organic C is occluded in the microaggregates. The interaction of aggregate dynamics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complex and embraces a rang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rocesses within macroaggregates and microaggregates.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oarse residues and humic compounds and by the degree of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oil particles. The mechanisms resulting in the binding of primary soil particles into stable aggregates vary with soil parent material, climate, veget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cluding tillage methods, residue management, amendments, and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enhance soil aggregation. However, there is still much uncertainty in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macroaggregation and microaggregation, and research is still needed to understand further the mechanisms of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its responses to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0.5%(重量百分比)Pd的氧化铈-氧化锆(NDK-84,由日本新日本电工株式会社提供)催化剂材料,并通过全面的表征手段,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元素分布、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测试与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不同Pd前驱体和不同热老化处理条件、H2还原条件对Pd在铈锆固溶体上的分散、生长与烧结行为的影响,并评估了它们的三效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热老化处理过程与还原过程显著影响了Pd在氧化物载体表面上的分散,因此导致不同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氧化硅多孔陶瓷,尝试了快速冷冻干燥法,探索了氧化硅浆体的分散剂和pH值对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0.1wt%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时,孔壁处团聚现象明显;改用聚甲基丙烯酸钠团聚显著减少。主要原因是氧化硅表面的Si-OH可能与六偏磷酸钠络合成Si-Na_4P_6O_(18)~-,但其在水中易断裂,减弱了颗粒之间排斥力,未能抑制团聚;而聚甲基丙烯酸钠吸附在氧化硅表面,可能形成Si-C_4H_5O_2等空间位阻抑制团聚。在聚甲基丙烯酸钠的基础上再调节浆体pH值至~10使氧化硅的zeta电位达到~-60 mV,可更好抑制团聚。综上所述冻干法适合制备开口通孔结构的多孔氧化硅陶瓷。  相似文献   
5.
通过液相沉积在云母表面制备1H,1H,2H,2H-全氟癸基三氯硅烷(FDT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室温下,将1.0 mmol?L~(-1)的FDTS溶液静置水解15 min,再把云母浸入自组装30 min,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发现,液相沉积过程中FDTS的团聚现象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法制备出了高覆盖率(85%±2%)和低均方根粗糙度(0.58 nm)的FDTS SAMs,且单分子膜的生长过程符合Langmuir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在液相沉积过程中,若水解和组装同时进行,过长的水解时间(大于30 min)或组装时间(大于30 min)均会导致FDTS的团聚,进而极大降低SAMs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润湿剂促进燃煤细颗粒声波团聚脱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声波团聚室中研究了润湿剂液滴与细颗粒碰撞团聚脱除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润湿剂促进细颗粒在声波场中捕集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润湿剂溶液对细颗粒在声波场中的团聚脱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JFC和FS-310润湿剂溶液时,细颗粒分级脱除效率与采用水时的分级脱除效率相近。而SDS和Silanol w22溶液,则可有效提高细颗粒在各粒径段的分级脱除效率。细颗粒在声波场中的脱除效率与润湿剂润湿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随润湿剂对细颗粒相对接触角增大而降低,在声压级为150 dB时,相对接触角由83°降低到0°,细颗粒脱除效率提高了18%,在无声场作用下,脱除效率仅提高了5%。细颗粒脱除效率随声压级的增大而提高,在低声压级条件下,添加润湿剂可有效提高细颗粒脱除效率,声压级在130 dB时,添加SDS溶液液滴后细颗粒脱除效率比声场单独作用时的脱除效率提高了25%。表明添加润湿剂可有效提高细颗粒在声波场中的团聚脱除效率,实现在低声压级条件下,获得高的细颗粒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7.
施云芬  杨锐  魏冬雪 《化学通报》2014,77(5):407-409
煤炭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细颗粒物化学团聚促进技术,可以使细小颗粒团聚成便于去除的大颗粒,再利用现有的除尘设备加以脱除,进而提高了传统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化学团聚促进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化学团聚促进技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在工业应用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生物药品团聚物质量浓度的方法。以SALD–7500nano颗粒测试仪为例,介绍其在测量纳米级颗粒物粒度范围方面的应用。通过进一步分析颗粒浓度与光强度成正比的关系获得以质量浓度形式给出的粒度分布数据。通过牛血清蛋白(BSA)团聚物测量的实例,验证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对团聚物的监控测量以及评价药品药效、安全性能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和的水热法在氧化石墨烯(GO)片层上原位生长纳米SnO_2颗粒,通过氨水调节体系pH值并对石墨烯进行掺氮,成功制备出了SnO_2/氮掺杂石墨烯(N-rGO)和SnO_2/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它的电池和电催化性能进行研究。XRD和SEM等分析结果表明,SnO_2颗粒均匀地分布在N-rGO和rGO表面,粒径分别为50 nm和100 nm左右。进一步的TEM结果表明,SnO_2颗粒是由更细小的粒径为5~7 nm SnO_2颗粒所组成的二次团聚体。半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SnO_2/N-rGO和SnO_2/rGO的可逆容量分别为901 m Ah/g、756 mAh/g,比同等条件下纯的纳米SnO_2高6.0和4.9倍;在2 A/g的高电流密度放电情况下,SnO_2/N-rGO和SnO_2/rGO的放电比容量分别可以达到619 mAh/g和511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SnO_2/N-rGO的催化活性要高于SnO_2/rGO,催化氧还原反应(ORR)主要按照四电子转移过程进行,为非铂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酞菁铜颗粒的团聚生长成膜特性.研究表明薄膜生长是远离平衡态过程,在团聚生长中,颗粒分布有很大随机性,存在大范围的非均匀区域,这些区域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测试了酞菁铜对二氧化氮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通气前后,涂膜通道的频率有明显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