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化学   14篇
物理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日葵花盘经湿法消解,采用ICP-AES对其中钾、钙、钠、钡、铝、铬、铜、镁、铁、锰、镍、锶、锌13种元素进行测定.对光谱仪的工作条件及分析谱线等测定条件进行了选择,并进行了方法的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其回收率在95%-122%之间.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原子发射光谱测定铬矿中的铅、锌、镍、钛、磷含量的方法,选择各元素的分析谱线,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仪器的工作参数,方法的检出限0.22 ~1.50ug·L-1 ,方法的回收率在89%~11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1.45%,方法用于铬矿杂元素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国标检验方法测定值一致。填补无铬矿中铅、锌、钛元素检测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铬矿中的碳和硫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测定时助熔剂种类、配比及加入量的选择,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制定方法的检测曲线,方法的检出限碳元素0.0020% 、硫元素0.00012%,方法的回收率碳98-100%、硫99-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碳小于1.48%、硫小于2.11%,方法用于铬矿硫含量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国标方法GB/T 24224-2009测定值一致。填补无铬矿中碳元素检测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基于阿拉山口口岸重要地理位置,结合进口中亚铜矿和含铜物料情况,按照国别收集阿拉山口口岸进口铜矿和含铜物料样品。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可根据未知物在红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位置和形状,确定该未知物分子中包含有哪些基团,从而推断该未知物结构的性质,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对铜矿和含铜物料进行定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并建立符合新疆口岸进口中亚国家铜矿产品谱图库,便于快速确定矿产国别及品质源头,防止低含量铜冶炼残渣易名高含量铜精矿进口,危害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FAAS测定进口铜锍中的铜、铁、铅、锌、镉和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经混合酸溶解后,在10% HCl介质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铜、铁、铅、锌、镉、锰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溶样条件、基体效应和共存元素干扰等影响因素,采用基体匹配校正了基体成分的光谱干扰.在选定的仪器最佳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试,共存元素之间没用明显的干扰,方法的检出限低,且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大批量铜锍进出口检验.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石墨炉碱溶消解-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硫磺中氟、氯、硫元素的方法,选择各元素的分析谱线,采用外标法绘制曲线,方法的检出限0.0019~0.022μg/m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1.0%~11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4%。方法的研究成功填补了硫磺中氟、氯、硫酸根测定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吕晓华 《光谱实验室》2013,(6):3209-3214
以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进口未焙烧黄铁矿中总砷含量为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测试过程中的各个分量进行分步计算和合成,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007%,评定结果表明校准曲线是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进口未焙烧黄铁矿中总砷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氢化物发生-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汞的含量。考察了仪器的工作条件原子化温度、原子化器高度、灯电流、负高压、载气和屏蔽气流量对测定的影响。采用主量元素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优化了反应体系的介质与酸度、还原剂的浓度等条件。荧光强度与汞的质量浓度在2.0μ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108μg.L-1,相对标准偏差(n=11)小于2%。此法用于铜精矿样品中汞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0%~111.7%。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硅锰合金中硫含量的相应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分别对A类不确定度或B类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和扩展,得到硫质量分数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为单体,磁性纳米Fe_3O_4为载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利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的Pb(Ⅱ)印迹磁性复合吸附剂,可实现从水溶液中快速吸附分离Pb(Ⅱ)。印迹和非印迹吸附剂采用FTIR表征,FAAS法分析吸附过程中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Pb(Ⅱ)-MICA对Pb(Ⅱ)的吸附容量在溶液pH 5~6时达到最大,当吸附时间为120 min,最大吸附容量为32.48mg·g~(-1)。吸附剂对Pb(Ⅱ)的Pb~(2+)/Cu~(2+),Pb~(2+)/Cd~(2+),Pb~(2+)/Ni~(2+),Pb~(2+)/Zn~(2+)的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是MNICA的28.11,91.14,76.54,33.06倍,显示出对Pb~(2+)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与平衡吸附数据吻合(r~2=1,饱和吸附容量为33.87mg·g~(-1))。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型单层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是自发、放热、焓驱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