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1.
由4-氯-6-[2-(吡嗪-2-基亚甲基)肼基]嘧啶(HL)和硝酸银合成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Ag(C_(10)H_9N_6Cl)(NO_3)]_n(1)。在配合物1中,中心Ag离子与来自配体吡嗪环上的N5原子及另一配体上的N1、N4、N6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了锯齿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锯齿形一维链通过N—H…O和N—H…N氢键相互作用及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与配体HL相比配合物1对超氧负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效能;配合物1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效果也优于配体HL。  相似文献   
2.
聚吡咯/铁酸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Cl_3为氧化剂和掺杂剂经原位氧化聚合制备了聚吡咯/铁酸镍纳米复合材料,用以吸附处理废液中高浓度的铬(Ⅵ)。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由20~30nm大小的NiFe_2O_4多晶球簇内核及外层聚吡咯包覆而成,其饱和磁化强度为7.89emu/g。对含铬(Ⅵ)污水吸附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在6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效果优异,同时考察了NiFe_2O_4掺杂比例、吸附时间、pH、铬(Ⅵ)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pH=5的条件下,聚吡咯/铁酸镍复合材料在30min内对铬(Ⅵ)的最大吸附量为49.81mg/g。  相似文献   
3.
孙万虹  莫尊理  陈红 《化学通报》2007,70(4):286-291
含不同分支官能团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献报道的有两方向引发核、三方向引发核、四方向引发核、六方向引发核等结构新颖的树枝状分子。本文综述了不同引发核及其衍生物在树枝状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一类离散种群相互作用模型的动态复杂性.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食饵具有Allee效应和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自治捕食系统模型,用Matlab软件模拟离散种群的生长状态,探索研究参数的变化对种群大小的影响,阐释Allee效应及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在种群间相互作用模型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处理时间处于有效区间内时,处理时间越大种群的稳定共存参数域越大;2)Allee效应的引入使种群的动态行为更为复杂,从而增加了捕食者种群的灭绝风险;3)系统受强Allee效应的影响,种群会出现提前分叉现象,如果继续增加Allee效应就会导致种群灭绝;4)强Allee效应更容易使种群趋向灭绝.所得结论在丰富生态学理论的同时,提出了保护生态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精确的角动量依赖的模型势,提出了利用激光脉冲驱动He原子产生布居数可控的基态与较低激发态的制备方案。通过数值求解三维含时薛定谔方程得到了相应的波长、峰值强度和脉宽激光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2s、2p、3p激发态,激光脉冲结束时的布居数均可达到100%。而对于3s和3d态,由于它们之间的能级差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电离几率,布居数最高仅到80%和86%。  相似文献   
6.
臧荣鑫  蔡勇 《大学化学》2010,25(2):46-48
采用正交设计分离提取卵黄中的卵磷脂,进一步使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手段,获得卵磷脂纯品,并对其进行薄板层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纯度鉴定,以此作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生物化学设计实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值求解双色激光场(基频场和二倍频场)与一维晶体相互作用的含时薛定谔方程,研究了晶体在双色激光脉冲驱动下发射高次谐波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晶体在双色激光脉冲驱动下发射的高次谐波第二平台强度相对于单色激光脉冲驱动下有显著提高,且随双色激光脉冲的相位差明显变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双色激光脉冲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双色激光脉冲的相位差就能有效提高晶体发射高次谐波第二平台的产额,提高的幅度会随激光脉冲的宽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唐蓉  王国利  李小勇  周效信 《物理学报》2016,65(10):103202-103202
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原子的含时薛定谔方程, 研究了具有共振结构的原子在双色场(红外激光(IR)+极紫外光(XUV)) 驱动下发射高次谐波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具有共振结构的原子所发射的高次谐波与无共振结构原子(简称为一般原子)发射的高次谐波有明显不同, 共振结构的原子除了在某一能量附近(原子的共振能量+电离能)高次谐波的强度有很大提高外, 它还对XUV光的响应较一般原子表现得更为敏感, 即使XUV光的强度较弱, 也能够明显提高XUV光脉冲中心频率附近的谐波强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双色场的时间延迟, 能使输入的XUV光的脉宽得到明显的压缩, 通过时间-频率分析给出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由此提出了通过滤波-连续反馈的方式可使XUV光的脉冲从200 as压缩至120 as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生灭过程模型应用到多斑块毒杂草入侵问题中,研究毒杂草与周围有限数量斑块的可食牧草之间的入侵关系.借助生灭过程理论,利用全期望公式构建微分方程,计算出毒杂草的期望值.通过讨论极限期望,分析得出毒杂草成功入侵至周围斑块的条件.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将入侵模型扩展到空间网格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毒杂草属的空间分布类型,为毒杂草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若毒杂草的内禀增长率大于死亡率且内禀增长率和死亡率之差大于毒杂草的入侵率时,毒杂草成功入侵至可食牧草的概率变大,增加了可食牧草灭绝的风险,不利于可食牧草的续存;(2)若毒杂草的内禀增长率小于死亡率或内禀增长率和死亡率之差小于毒杂草的入侵率时,毒杂草没有足够的生物量向可食牧草入侵,毒杂草成功入侵至可食牧草的概率变小;(3)毒杂草的入侵作用影响了毒杂草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加快了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种水溶性铜卟啉配合物,分别为水溶性含溴铜卟啉(CuP-1)及其溴取代衍生物(CuP-2、CuP-3),并采用核磁氢谱、元素分析、质谱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光谱法、EB-DNA荧光淬灭法、粘度法以及圆二色谱法等光谱法研究了CuP-1、CuP-2和CuP-3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采用噻唑兰(MTT)法,以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DA)为测试细胞株对CuP-1~CuP-3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人成纤维细胞(L929)作为正常细胞系。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CuP-1以插入的方式与CT-DNA相互作用,而CuP-2和CuP-3与CT-DNA以沟面结合的方式相互作用,且CuP-1与CT-DNA的结合能力优于CuP-2和CuP-3。体外抗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uP-1~CuP-3对Hela和MDA均有体外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并且CuP-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CuP-2、CuP-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