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化学   467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0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通报》2002,65(1):W005
本文阐述了镧系离子(Ln3+)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机理及特点,同时就其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的氨基反应,制备出叶酸-壳聚糖偶联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该偶联物的化学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壳聚糖上叶酸的接枝量。通过溶血实验、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比较了壳聚糖、叶酸-壳聚糖对人体红细胞的影响。结论:成功制备出叶酸-壳聚糖偶联物;与壳聚糖相比,接枝叶酸的壳聚糖对血红细胞的形貌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血清中的巴氯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伟  胡杨 《光谱实验室》2011,28(4):1659-1662
首次将新合成的柱前衍生试剂6-氧-(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9-(2′-甲氧羰基)荧光素(SAM F)用于巴氯芬(B aclofen)的衍生标记,并采用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 IF)法分离检测衍生物。研究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5)介质中,30℃下10m in即可完成衍生反应。反应物在pH 5.6,35mm 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2m in内达到分离,检出限为6×10-10m o.lL-1。本法用于血清中巴氯芬的分析测定,回收率为95.8%—101.0%。  相似文献   
4.
配位负载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催化氧化环已烷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三种与咪唑配体键合的新型载体,并通过其与四苯基卟啉铁和卟啉锰配位得到了改性的负载金属卟啉催化剂。讨论了它们在催化氧化环己烷反应中的稳定性、活性等,结果表明配位负载方式明显提高了金属卟啉的稳定性,其中硅胶配位负载锰卟啉还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赖晓芳  施大双 《结构化学》1992,11(6):476-481
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属P2_1/m空间群,α=13.821(2),b=15.355(3),c=11.597(2),β=107.50(2)°,V=2347.2~3,M_r=2091.46,Z=2,D_c=2.959 g·cm~(-3),μ(MoK_o)=30.77cm~(-1),F(000)=1992。用4049个独立可观测衍射精修结构,R=0.033。杂多酸阴离子[PMo_(10)V_2O_(40)]~(5-)具有准Keggin结构,12个金属原子呈无序分布,中心原子P与两个齿顶原子M(Mo/V)在对称面上。P—O平均键长1.541(2),M—O键长1.671(2)-2.432(2)。除一个Na—O配位多面体为畸变三方锥外,其余四个Na—O配位体均为六配位。讨论了Na~+离子呈无序分布的晶体结构特征并初步总结[PMo_(10)V_2O_(40)]~(5-)在不同晶相中的构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乙二醛双缩(2-羟基苯胺)(GBHA)对Ln^3 系离子进行分组分析,同时以GBHA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Ho^3 ,Yb^3 ,Er^3 ,Dy^3 和Tb^3五种离子,其检出限为10^-6mol/L,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10^-5--10^-3mol/L。  相似文献   
7.
肾上皮细胞损伤可促进肾结石形成.本文采用过氧化氢(H2O2)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进行了氧化损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倒置显微镜观察了HKC损伤前后的形态变化及其调控草酸钙(CaOxa)晶体成核、生长的差异;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了损伤前后HKC表面的zeta电位变化.结果表明,H2O2能明显地损伤HKC,降低细胞活性,且在H2O2浓度范围0.1~0.5mmol/L、作用时间0.5~1.5h内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使用0.5mmol/LH2O2作用1.5h可使HKC损伤达到饱和状态.HKC损伤程度增加后,其诱导的晶体数量显著增加,但晶体尺寸增加不明显(P0.05),表明损伤细胞诱导尿石症形成主要是增加晶体的成核位点而非促进晶体的生长.本文所建立的HKC氧化损伤的模型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aOxa结石形成的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琼脂糖水凝胶包埋柠檬酸三钠催化剂(Gel-Citrate)高效催化多组分反应合成一系列苯并吡喃衍生物和吡喃并[2,3-c]吡唑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催化剂制备简单、对环境友好、操作简单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率优良等优点.且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6次,产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多组分反应(MCRs)是通过一锅法同时或先后加入3种或3种以上起始原料合成目标产物的过程,具有原子经济性高、化学键构造效率高和反应选择性高等优点,而且可以避免中间体分离和纯化,从而减少废物产生,节省时间,简化分离纯化过程.MCRs由于其灵活性和高效性超过了传统多步合成方法,已成为构建结构新颖的多样性有机分子的新兴工具,尤其是在新药开发中具有广泛应用.吡喃[2,3-c]并吡唑是一类重要杂环化合物,是许多重要新兴药物的关键内核,这些药物具有抑制人类Chk1激酶活性、抗肿瘤活性、止痛镇痛活性、抗菌活性和抗炎活性等.目前已有通过三组分反应(3CRs)、四组分反应(4CRs)乃至五组分反应(5CRs)合成吡喃[2,3-c]并吡唑的文献报道.所用催化剂大多为无机或有机碱性催化剂,所报道的多组分反应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如反应条件苛刻、所使用试剂昂贵和不易获得、使用定量的催化剂、产率不理想及操作繁琐等.牛血清白蛋白(BSA)是一种来源于牛,在生物体系中没有天然催化功能的廉价易得的非酶转运蛋白.由于生物催化剂如蛋白质、酶及完整细胞等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将生物催化剂用于催化有机反应已成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这些生物催化剂中,BSA能催化一系列有机反应,包括还原反应、Knoevenagel缩合、aldol缩合、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和Biginelli反应等.考虑到吡喃[2,3-c]并吡唑衍生物的重要性以及BSA催化有机反应的多样性,我们设想利用生物催化剂BSA催化4CRs合成吡喃[2,3-c]并吡唑衍生物,即在45℃下,于90%乙醇水溶液中,催化量BSA催化乙酰乙酸乙酯、水合肼、丙二腈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反应完成后,产物经乙醇重结晶纯化,BSA可回收重复使用,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在优化条件下,合成了22个吡喃[2,3-c]并吡唑衍生物或及其螺环衍生物.迄今为止,该法尚未见文献报道.总之,我们发展了一种新颖和有效的BSA催化构建结构多样性吡喃[2,3-c]并吡唑衍生物的绿色方法.该法具有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该法底物适应范围广,可以使用各种羰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这使它成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合成结构多样性吡喃[2,3-c]并吡唑衍生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Qu)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了配位比分别为1:1和1:2(Qu/Ge)的QuGe和QuGe2两种配合物,并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QuGe中的Ge(Ⅳ)结合在3'位和4'位羟基的氧原子上,而QuGe2除了结合3'位和4'位羟基的位点外,还结合了4位CO和3位羟基。利用Fenton反应与罗丹明B体系,研究了Qu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比单独的Qu配体明显增强,并探讨了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增强机制,对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锗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