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金属单质还原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α-二亚胺配体支持的2个硅(Ⅳ)配合物L(SiMe3)2(2)(L=[(2,6-iPr2C6H3)NC(Me)]2)和L'(SiMe3)2(4)(L'=[(2,6-iPr2C6H3)NCH]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1H NMR、红外光谱表征,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构分析表明,构成这2种化合物中心的NCCN骨架呈之字形分布,骨架上三取代的原子接近平面排布。2种硅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都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六氟丙烯三聚体(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C9F17OC6H4SO3Na, OBS)与阳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CnNR[CnH2n+1N(CH3)3Br, CnNM, n=8, 10和CnH2n+1N(CH2CH3)3Br, CnNE, n=8, 10, 12]复配, 研究了OBS与CnNR的摩尔比、 CnNR疏水链长及CnNR亲水基团大小对此类阴、 阳离子碳氟-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最低表面张力(γcmc)、 总饱和吸附量(Γtm)及极限分子面积(Amin)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与CnNR复配, OBS的cmc和γcmc均大幅下降, 达到了全面增效的结果. 不同摩尔比的OBS-C8NE混合体系中, 摩尔比为1:1时表面活性最好, cmc和γcmc均最小; 偏离等摩尔比时, OBS过量时混合体系的cmc小于C8NE过量时混合体系的cmc, 但γcmc相差不大. 与单体系相比, OBS-C8NE混合体系的Γtm明显增大、 Amin明显变小. OBS与不同疏水链长的CnNE复配时, cmc的变化规律为C8NE>C10NE>C12NE, 表明CnNE疏水链长的增加能降低混合体系的cmc. 通过比较CnNM和CnNE(n=8, 10)的表面活性发现, 改变混合体系中CnNR的亲水基团大小对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金属单质还原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α-二亚胺配体支持的2个硅(Ⅳ)配合物L(SiMe3)2(2)(L=[(2,6-iPr2C6H3)NC(Me)]2)和L′(SiMe3)2(4)(L′=[(2,6-iPr2C6H3)NCH]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1HNMR、红外光谱表征,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构分析表明,构成这2种化合物中心的NCCN骨架呈之字形分布,骨架上三取代的原子接近平面排布。2种硅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都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利用氯化铕(EuCl3)、二苯甲酰甲烷(DBM)和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DBM)3Bipy探针分子,并将探针分子掺入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获得温敏漆Eu(DBM)3Bipy/PMMA。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和温敏漆的温度猝灭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稀土离子Eu3+与配体配位成键,成功合成Eu(DBM)3Bipy探针分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Eu(DBM)3 Bipy探针分子呈碎片状,大小约为150 nm,且主要由C、N、O和Eu四种元素组成;荧光光谱表明,在367 nm激发下,Eu(DBM)3 Bipy探针分子的最佳发射波长位于612 nm,且第二配体Bipy对Eu(DBM)3的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在不同温度下测试温敏漆的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温敏漆Eu(DBM)3Bipy/PMMA在40~90℃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荧光温度猝灭特性,测温灵敏度最高的温度区间位于40~60℃。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氯化铕(EuCl_3)、二苯甲酰甲烷(DBM)和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DBM)_3Bipy探针分子,并将探针分子掺入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获得温敏漆Eu(DBM)_3Bipy/PMMA。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和温敏漆的温度猝灭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稀土离子Eu3+与配体配位成键,成功合成Eu(DBM)_3Bipy探针分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Eu(DBM)_3Bipy探针分子呈碎片状,大小约为150 nm,且主要由C、N、O和Eu四种元素组成;荧光光谱表明,在367 nm激发下,Eu(DBM)_3Bipy探针分子的最佳发射波长位于612 nm,且第二配体Bipy对Eu(DBM)_3的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在不同温度下测试温敏漆的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温敏漆Eu(DBM)_3Bipy/PMMA在40~90℃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荧光温度猝灭特性,测温灵敏度最高的温度区间位于40~60℃。 相似文献
7.
烟碱是评价烟草及其制品的感官品质及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监测食品、环境及人体中尼古丁暴露程度的关键因素。烟碱所在基质复杂,样品多样,针对不同检测环境及要求选择合适高效的分析方法对成功测定烟碱含量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测定烟草及生物样品中烟碱含量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液相微萃取技术和分子印迹法)和常用的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法),评述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实例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和检测效率等。 相似文献
8.
以等体积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硫化法相结合制备了CoMoS_x/γ-Al_2O_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脱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表面反应-质谱分析(TPD/TPR/TPSR-M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CoMoS_x/γ-Al_2O_3催化剂的结构、表面CO和SO_2的吸附-脱附行为及其表面反应特性。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CoMoS_x/γ-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特性。研究表明,CoMoS_x/γ-Al_2O_3催化剂由γ-Al_2O_3和高分散的Co-Mo-S组成,预硫化过程中不会出现CoS_2和Co_9S_8等硫化物。γ-Al_2O_3几乎不会吸附CO,CoMoS_x对CO具有强吸附作用;而γ-Al_2O_3和CoMoS_x都可以吸附SO_2,但γ-Al_2O_3的吸附作用较弱,CoMoS_x的吸附作用较强。在γ-Al_2O_3上会吸附微量的COS,而CoMoS_x不会吸附COS。在SO_2与CO的表面反应中,吸附在CoMoS_x上的SO_2会与CO发生反应,而吸附在γ-Al_2O_3上的SO_2不会发生反应。在400℃时,SO_2的转化率和硫单质的选择性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金纳米棒(GNR)与TiO2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GNR@TiO2,粒径为200 nm左右。 经水热晶化后的材料粒径为300 nm左右,GNR形貌和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峰保持稳定,其外边包裹着树枝状的锐钛矿相TiO2壳层。 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催化制氢性能等技术手段测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及性能。 结果表明,晶化后的GNR@TiO2在可见光范围内制氢速率为31.0 μmol/(g·h),相较与晶化前7.3 μmol/(g·h)得到了明显提升。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分析了催化产氢机理:LSPR促进了可见光吸收,锐钛矿TiO2对电场的增强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同时晶化后的TiO2壳层疏松多介孔,增加了活性位点,有利于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