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9篇 |
国内免费 | 834篇 |
完全免费 | 182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91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189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65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243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85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11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氮气气氛下对两种生物质(玉米秸秆和稻秆)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热重实验数据,采用四种利用热分析获取动力学参数的方法(Coats-Redfem法,Doyle法,最大速率法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计算生物质秸秆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反应级数n及频率因子A,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出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不同。利用Coats-Redfem法,玉米秸秆和稻秆在热解主要阶段(失重约5w%-80w%时)可由-段-级反应过程描述,升温速率10K/min时活化能值分别为68.8kJ/mol和70.0kJ/mol。Doyle法和DAEM模型得到的结果较为接近,可以得到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活化能随失重率的变化曲线。生物质秸秆热解包含分子键能断裂的一系列复杂、连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合成了Ag/TiO2光催化剂,以苯酚降解反应考察了光催化剂活性随Ag担载量的变化,用TEM观察了Ag在TiO2表面的分布与形貌,以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DRS)分析了不同Ag担载量的光催化剂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适宜担载量的Ag可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TEM观察显示,Ag在TiO2表面形成纳米级团簇结构,随Ag担载量的增加,团簇尺寸增大. DRS分析表明,Ag的担载对TiO2紫外区域的光谱特征没有影响. 根据Ag团簇的能级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分析了Ag担载量的变化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合成了Ag/TiO2光催化剂,以苯酚降解反应考察了光催化剂活性随Ag担载量的变化,用TEM观察了Ag在TiO2表面的分布与形貌,以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DRS)分析了不同Ag担载量的光催化剂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适宜担载量的Ag可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TEM观察显示,Ag在TiO2表面形成纳米级团簇结构,随Ag担载量的增加,团簇尺寸增大. DRS分析表明,Ag的担载对TiO2紫外区域的光谱特征没有影响. 根据Ag团簇的能级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分析了Ag担载量的变化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6.
1 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的热点转移到基因的功能和几个“组学”研究,包括研究核糖核酸(RNA)转录过程的转录组学、研究某个过程中所有蛋白及其功能的蛋白组学、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代谢途径的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发展的技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1];它所关注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以下的小分子。代谢组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同时测定 18种氨基酸的方法。以正亮氨酸为内标物 ,异硫氰酸苯酯为柱前衍生剂 ,用C18柱在柱温 38℃下采用二元梯度洗脱 ,于 2 5 4nm波长处检测。氨基酸质量浓度在 3 5mg/L~ 5 5 6mg/L时 ,其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和氨基酸的质量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 ,除胱氨酸 (0 96 2 )外均大于 0 99;18种氨基酸的加标回收率在 96 0 %~ 10 2 .4 %。信噪比为 2时 ,亮氨酸最低检测限为 0 5mg/L。应用该方法对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80 mmol/L硼酸-15 mmol/L硼砂缓冲液(用氢氧化钾溶液调pH 9.7)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12.1 kV,检测波长228 nm,重力进样10 s(高度7 cm),建立了射干药材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标定CE指纹峰为21个,方法的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5%, 相对峰面积的RSD约为5.0%,10个产地样品的CEFP与标准CEFP的相似度为0.913~0.993。同时,对指纹图谱中各指纹峰确立的方法和各组分含量情况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