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4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1篇 |
数学 | 6篇 |
物理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Gd(NO_3)_2·6H_2O和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单钠盐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得到配位聚合物[Gd(SO_3-DCB)(H_2O)_5]_(n )(1)(NaH_2SO_3-DCB=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单钠盐)。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Gd离子是九配位的,呈扭曲的单冠四方反棱柱配位构型。SO_3-DCB~(3-)配体的两个羧基螯合配位Gd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1的荧光发射峰在421 nm,是配体中苯环结构的特征发射峰。磁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中的Gd离子之间存在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低数均分子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二醋酸纤维素(CDA)为原料,异孚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接枝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为催化剂制备得到新型的接枝共聚物CDA-g-PET。对接枝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催化剂种类与接枝剂用量对接枝过程的影响,利用红外分析和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探究了接枝机理。同时对CDA-g-PET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PET的加入量对CDA-g-PET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通过化学键连接接枝到CDA上,接入的PET降低了CDA的结晶性;采用DBTDL与离子液体作为联合催化剂,接枝时间由7d缩短至8h;当接枝剂IPDI的加入量,即n(IPDI)/n(PET)为1.05~1.10时CDA-g-PET无交联;随着PET含量的增加,CDA-g-PET膜与CDA膜相比拉伸强度仅降低6.55%~27.24%,断裂伸长率增加149.89%~177.81%。 相似文献
3.
用硅钨酸分别与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铝采用复分解法合成了相应的硅钨酸盐.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等分析手段对这三种硅钨酸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三种硅钨酸盐在醇的四氢毗喃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用0.7g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酸盐作催化剂,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催化二氢吡喃(33mmol)与醇(30mmol)的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催化效果好,无副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4.
在脉冲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在Zn/Al-CLM催化剂上具有一定的的反应活性和芳烃选择性,而且芳构化主要转化为苯;载体Al-CLM的焙烧温度、金属锌负载量、活化温度等对Zn/Al-CLM催化剂的丙烷芳构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载体经500℃预焙烧制备的Zn/Al-CLM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柱结构保留度,从而表现出最佳的芳构化性能;随着锌含量的增加,Zn/Al-CLM催化剂的酸量增大,从而使丙烷转化率增大,而选择性则是锌含量质量分数为5.8%时具有极大值;400℃活化处理可使Zn与Al-CLM之间具有适中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Zn/Al-CLM具有较高的芳烃收率。 相似文献
5.
7.
根据位相匹配条件和应该满足的边界方程,在光轴取向任意的条件下,得到了光在两单轴晶体界面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论表达式,给出了更普遍的公式计算光能量损失以及两束折射光的能量比。数值模拟表明所得结果满足能量守恒,光轴的取向和入射角大小对晶体中折射的o光、e光的能量比有重大影响,但是对反射率影响很小。只要知道了晶体的有关参数及入射条件,利用所给表达式可以计算各光束光能量比,为晶体器件特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由于对光轴取向和入射角度没有任何限制,公式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矩阵光学原理实现透镜组近轴光出现隐形区域,探究了不同参数的透镜对光学隐形区域的影响;采取正交实验设计,分别使用MATLAB和COMSOL对隐形区域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得出了隐形区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透镜的焦距和半径影响隐形区域,当透镜的直径不变时,若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隐形区域t1 和隐形区域t2 的体积之和最小,当透镜的焦距小于f时,透镜的焦距与隐形范围呈负相关;当透镜的焦距大于f时,透镜的焦距与隐形范围呈正相关;当透镜的焦距不变时,透镜的直径与隐形范围呈正相关.各个透镜参数对隐形区域的体积的影响因素排序为:焦距f2>直径h1>直径h2>焦距f1.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光学隐形区域的形成及其受透镜参数调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 mL.min-1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 nm、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 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相似文献
10.
十二烷基磺酸铁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十二烷基磺酸铁催化合成了丙酸正丁酯。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丙酸100mmol,n(丙酸):n(正丁醇)=1.0:1.2,十二烷基磺酸铁0.8g(约1.0mmol),带水剂环己烷6mL,回流分水60min,酯化率94.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