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1篇 |
国内免费 | 928篇 |
完全免费 | 155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02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266篇 |
2012年 | 322篇 |
2011年 | 356篇 |
2010年 | 313篇 |
2009年 | 455篇 |
2008年 | 406篇 |
2007年 | 423篇 |
2006年 | 361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111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8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10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原花青素是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黄烷醇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多酚类化合物 ,前者为黄烷 4 醇或黄烷 3,4 二醇 ,后者则为缩合单宁、红粉和酚酸 ,如下图所示。该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1] ,而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是引发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国外以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品及食品营养补充剂较多 ,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正着手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 ,关于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对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3.
4.
无机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对纳米粒子的历史、结构及特性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纳米粒子的表面处理及其在填充了聚合物方面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尿及河底泥中环境雌激素(壬基酚、双酚A、己烯雌酚、17α-乙炔基雌二醇)和内源性雌激素(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法。尿样经盐酸溶液水解后用固相萃取(SPE)柱浓缩净化,底泥样品用甲醇-乙酸乙酯萃取。被测组分经五氟丙酸酐(PFPA)衍生化后用GC-MS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该法测定的峰面积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22%-5.55%,检出限为0.05-1.27 μg/L(或μg/kg)。被测组分的加标回收率除尿样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和己烯雌酚分别为2 相似文献
6.
植物类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尝试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微量元素含量与中药药性的相关性。对105味植物类中药42种微量元素测定数据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因子分析证实了一个10因子模型合理解释这些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样本聚类分析证明了105株中药合理地聚类成不同组;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对化学反应非致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微波加快化学反应速度除微波对反应物的加热以外还有非致热的作用,本文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对离子和极性分子的洛仑兹力的作用导致了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的变化,并提出用电磁作用因子描术电磁波对化学反应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纳米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研制的纳米增强葡萄糖传感器是用纳米憎水Au颗粒。亲水Au颗粒、憎水SiO_2颗粒以及Au和-SiO_2颗粒混合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提高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电极响应迅速, 1min达到稳态,探讨了纳米颗粒效应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制备直接电子传递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新途径和纳米颗粒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二甲酚橙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溴化钾催化下,碘酸根氧化二甲酚橙褪色的最佳条件。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43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4L·mol-1·cm-1,碘浓度在0-30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用于测定加碘食盐中碘,回收率可达98.0%-101.3%,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