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2篇
  免费   3641篇
  国内免费   4945篇
化学   13775篇
晶体学   468篇
力学   1279篇
综合类   461篇
数学   2719篇
物理学   856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632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627篇
  2015年   856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1563篇
  2012年   1775篇
  2011年   1908篇
  2010年   1589篇
  2009年   1633篇
  2008年   1715篇
  2007年   1561篇
  2006年   1511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667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磁性纳米洋葱碳(MCNOs)负载量(0%、1%、3%、5%)的MCNOs/CdS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磁滞回线测定仪(VSM)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MCNOs负载比例对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RhB性能及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MCNOs能有效提高CdS的光催化效果,复合3%MCNOs后降解率为96%,与纯CdS相比降解率提高了30%,磁性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顺磁性并能实现催化剂的有效回收。MCNOs/CdS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RhB的一级反应动力学直线有较好的拟合度,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有限元法对单面柱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进行带隙特性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对该类型声子晶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散射体高度的增加,单面柱声子晶体的第一完全带隙的起始频率逐渐降低,带宽逐渐增大;随着基板厚度的增大,单面柱声子晶体的起始频率逐渐升高,截止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经典单面柱声子晶体的基础上,组合了两种新型的三组元单面柱声子晶体结构:嵌入式单面柱声子晶体(以下简称结构Ⅰ)和粘接式单面柱声子晶体(以下简称结构Ⅱ)。通过对其带隙特性的分析得出:这两种新结构与经典的单面柱声子晶体相比,都具有更低频的带隙,这对于低频减振降噪是非常有利的。本文的结果将对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力计量业务的不断扩展,迫切需要由业务信息、技术知识、行业标准及其内在联系所组成的电力计量知识图谱,为电网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支持。命名实体识别是构建知识图谱的基础。针对电力计量领域需要,结合中文分词技术特点,基于联合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学习的中文电力计量命名实体识别技术。该技术联合CNN-BLSTM-CRF模型与整合词典知识的分词模型,使其共享实体类别和置信度;同时将2个模型的先后计算顺序改为并行计算,减少了识别误差累积。结果表明,在不需要人工构建特征的情况下,方法的正确率、召回率、F值等均显著优于以往方法。  相似文献   
4.
WS2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光电性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索了本征单层WS2及不同浓度W原子替位钇(Y)掺杂WS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本征单层WS2为带隙1.814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进行4%浓度(原子数分数)的Y原子掺杂后,带隙减小为1.508 eV,依旧保持着直接带隙的特性,随着Y掺杂浓度的不断增大,掺杂WS2带隙进一步减小,当浓度达到25%时,能带结构转变为0.658 eV的间接带隙,WS2表现出磁性。适量浓度的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且掺杂浓度增大时,体系依旧保持着透明性并且在红外光和可见光区对光子的吸收能力、材料的介电性能都有着显著提高。本文为WS2二维材料相关光电器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In this study, the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 of activated carbon (AC) in different relative environment humidity was detected firstly by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 The pore size (diameter) of AC distributions was calculat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2 and surface relaxation rate (ρ), where ρ was obtained by the detection of nine porous materials with known pore siz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C calculated by ρ < 0.19 nm/m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btain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method and proved that LFNMR as a new detection method was feasible for characterizing AC pore siz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7.
Zhang  Bing  Yang  Jie-qin  Liu  Ying  Hu  Bin  Yang  Yang  Zhao  Li  Lu  Qiang 《Cellulose (London, England)》2022,29(12):6565-6578
Cellulose - Heating is essential in various biomass pre-treatments and thermal conversion process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llulose-lignin and...  相似文献   
8.
Yin  Qingqing  Xu  Fen  Sun  Lixian  Li  Yaying  Liao  Lumin  Wang  Tao  Guan  Yanxun  Xia  Yongpeng  Zhang  Chenchen  Wei  Sheng  Zhang  Huanzhi  Li  Bin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22,147(12):6583-6592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s widely used as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 However, the leakage an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issues restrict its...  相似文献   
9.
晶体硅表面钝化是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晶体硅器件的性能。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一种超强酸-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TFSI)钝化晶体硅(001)表面。研究发现,TFSI的四氧原子结构能够与Si(001)表面Si原子有效成键,吸附能达到-5.124 eV。电子局域函数研究表明,TFSI的O原子与晶体硅表面的Si的成键类型为金属键。由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分析可知,Si表面原子的电子向TFSI转移,从而有效降低了Si表面的电子复合中心,有利于提高晶体硅的少子寿命。Bader电荷显示,伴随着TFSI钝化晶体硅表面的Si原子,表面Si原子电荷电量减少,而TFSI中的O原子和S原子电荷电量相应增加,进一步证明了TFSI钝化Si表面后的电子转移。该工作为第一性原理方法预测有机强酸钝化晶体硅表面的钝化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