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5-二硝基水杨酸(H2dns)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镧配合物[La2(dns)2(Hdns)2(phen)4](1)和[La4(dns)6(phen)6](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2中La(Ⅲ)通过配体H2dns桥联分别形成双核结构和四核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2热稳定性高于1,12均在467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3,5-二硝基水杨酸(H2dns)和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镧配合物[La2(dns)2(Hdns)2(phen)4](1)和[La4(dns)6(phen)6](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2中La(Ⅲ)通过配体H2dns桥联分别形成双核结构和四核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2热稳定性高于112均在467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吡啶-2-甲醛肟(HPycox)和Ti(OiPr)4合成了双核钛配合物[Ti2μ2-O)(Pycox)2(OiPr)4] (1)。通过结构分析,分别使用二苯基膦酸和苯基膦酸对其进行结构调控,成功制备了三核钛配合物[Ti3μ2-O)2(Pycox)2(Ph2PO22(OiPr)4] (2)和六核钛配合物[Ti6μ2-O)2μ3-O)2(Pycox)2(PhPO34(OiPr)6]·2CH3CN (3)。配合物1~3的光学带隙分别为2.89、3.00和2.87 eV,其中配合物2的光电流密度可达0.1 μA·cm-2。  相似文献   
4.
n(Mg)/n(Al)=3的水滑石层板结构及层间距的阴离子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在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镁铝摩尔比为3的水滑石层板分子簇模型[Mg30Al7(OH)72]9+的几何构型, 优化得到的结构参数和采用Reflex模块模拟得到的XRD图谱分别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由此确定了水滑石层板沿第三维方向的有序堆积, 该结构符合空间群R3m(166), 其晶胞参数a=1.2552 nm, c=2.3400 nm. 进一步构造了具有R3m空间群对称性的Mg-Al-CO32--LDH晶体结构模型, 选取其中的簇模型, 经优化得到了一种稳定构型, 脱除结晶水的水滑石层间距为0.7260 nm, 键参数的变化表明碳酸根离子与层板间存在较强的超分子作用.  相似文献   
5.
荧光光谱法研究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与ct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算出25℃及37℃下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30 860 L/mol及Kq2=27 760 L/mol,并且算出它与ctDNA结合的平衡常数为KM=2.39×107L/mol。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个氢化物发生一冷原子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锑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并将此法用于水及沉积物标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对水中锑检出限为0.1μg/L,回收率96%~102%。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研究了硒化氢与汞离子反应条件并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冷原子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硒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实验条件,并将此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M/(MgO)y(CeO2)1-y(M=Ni、Co、Cu)催化剂的催化甲烷燃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MgO)y(CeO2)1-y(M=Ni、Co、Cu)催化剂. 研究了催化剂Ni/(MgO)y(CeO2)1-y催化活性与Ce含量的关系, 当y=0.9时,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最好. 对比研究了(MgO)0.9(CeO2)0.1为载体, 负载Ni、Co、Cu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催化甲烷燃烧性能. 结果表明, 负载Cu的催化剂活性最好, 但二次评价后催化剂已烧结;负载Ni的催化剂活性与负载Cu的催化剂相差不大, 且稳定性最好, 经1000 ℃焙烧的Ni/(MgO)0.9(CeO2)0.1催化剂比表面仍有14.32 m2•g-1, 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很好的热稳定性;负载Co的催化剂活性不如前两者, 稳定性居中, 但比表面降低得最少, 抗烧结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以二乙醇胺为配体合成了一种具有[Dy_2Co_8]核结构的配合物[Dy_2Co_8(L)_4(HL)_4(HCOO)_4(OH)_2Cl_2(CH_3OH)_2]Cl_2·4CH_3OH·2H_2O(1)(H_2L=二乙醇胺),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磁性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1.160 4(8)nm,b=1.322 7(9)nm,c=1.465 3(9)nm,α=71.181(7)°,β=67.638(7)°,γ=65.939(7)°。在晶体结构中,每一个Dy(Ⅲ)都是九配位,而每一个Co(Ⅱ)均为六配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槲皮素与Co(Ⅱ)形成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测定了其配比和条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 4.7 HAc-NH4Ac缓冲溶液中.槲皮素与Co(Ⅱ)配位,该配合物在584nm处有最大吸收。Co2+的浓度在2.0×10-5—1.1×10-4mol/L之间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素-Co(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2.7×107L2·mo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