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0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英  何冀川  万怀龙 《光谱实验室》2006,23(5):1099-1102
首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pH 7.4 Tris-HCl缓冲溶液,离子强度I=0.1)下2,7-二氯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09nm,与2,7-二氯荧光素的最大吸收波长502nm比较,红移了7nm;两者之间主要通过静电引力结合,但并不排除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两者之间的结合数为32.  相似文献   
2.
甲基绿-高碘酸钾系统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以H3PO4为反应介质,用HAc-NaAc(1+8)(pH5.7)作缓冲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条件下,痕量铱(Ⅳ)能灵敏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绿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铱(Ⅳ)的新催化光度法。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反应吸光度A与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的差值ΔA与铱(Ⅳ)的质量浓度ρ在0~2.0μg/25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7×10-10g/mL。对1μg/25mL铱(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该催化反应对铱(Ⅳ)为一级反应,总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4.613×10-4/s,表观活化能为40.56kJ/mol。该方法用于分子筛样品和活性炭中痕量铱(Ⅳ)的测定,回收率97.9%~104.4%。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H2SO4介质中及加热的条件下,加入活化剂硫脲对亚铁氰化钾-番红花红T配位显色反应具有增敏作用.痕量Hg(Ⅱ)催化亚铁氰化钾配位交换番红花红T增敏显色反应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离子催化配位交换增敏显色反应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汞(Hg)的新光度分析法.研究了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催化反应(吸光度A)与非催化反应(吸光...  相似文献   
4.
Novel Bi2MoO6/TiO2 heterojunction was fabricated by growing Bi2MoO6 nanosheets arrays on the vertically aligned TiO2 nanorods arrays via a two-step solvothermal method. The obtained Bi2MoO6/TiO2 hierarchical heterojunction showed excellent visible light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pure TiO2 and Bi2MoO6,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the heterojunction was increased 57 and 29 tim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hydrogen generation rate of the Bi2MoO6/TiO2 for photoelectrocatalytic water-splitting was about 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Bi2MoO6.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enhanced absorption of visible light, increase of migration rate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hoto-induced carriers.  相似文献   
5.
首次通过简单的固相反应合成了NaNi_(1/3)Co_(1/3)Mn_(1/3)O_2材料,并对其合适的电化学工作条件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其在高充电电压下的衰减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非原位XRD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手段综合分析高充电电压下的衰减机理,发现随着充电电压升高至4 V,界面层的不断增厚与材料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同时导致了电化学性能的衰减。  相似文献   
6.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来表示环境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总有机碳的一种,通常定义为通过一定孔径(0.22~0.7μm)的滤膜后,水质中所含有机碳的含量[1]。水体中DOC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溶解态、胶体态和少量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H2SO4介质及四硼酸钠缓冲溶液中,80℃水浴中,Ir(Ⅳ)对KIO4氧化亮绿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Ir(Ⅳ)的新方法。阻抑反应(吸光度A)与非阻抑反应(吸光度A0)吸光度差值△A与Ir(Ⅳ)的质量浓度ρ在0.0002~0.0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69×10-10g/mL。对1μg/25 mL Ir(Ⅳ)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测定了动力学参数,反应对Ir(Ⅳ)为一级反应,试验条件下,总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系数为2.883×10-4/s,表观活化能为52.2 kJ/mol。方法用于分子筛和活性炭样品中痕量Ir(Ⅳ)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1%~104.9%范围,符合痕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TiO2纳米管薄膜, 在MoO3存在的条件下对该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TiO2-MoO3复合纳米管阵列薄膜. 利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电化学阻抗谱(EIS), Mott-Schottky 及光电化学方法对得到的薄膜进行了表征. XRD结果表明, TiO2-MoO3复合纳米管薄膜中的TiO2主要为锐钛矿晶型. SEM实验证实了薄膜纳米管结构的存在, 样品中的MoO3均匀地分散在TiO2纳米管表面. 利用XPS方法分析了TiO2-MoO3复合纳米管薄膜元素的组成, 结果表明, MoO3在TiO2表面形成TiO2-MoO3复合纳米管薄膜.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以及热处理时间对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对于单纯TiO2纳米管薄膜, 适量引入MoO3提高了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光电响应能力, 样品的平带电位负移. 在450 °C热处理60 min制得的TiO2-MoO3复合半导体纳米管阵列薄膜光电响应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形貌可控的高电压LiNi0.5Mn1.5O4材料。利用锂盐中结晶水易脱水的特点设计了低温高压反应环境。在高温煅烧之前增加反应釜预反应过程,有效提高锂盐与氧化物前驱体的混合均匀性以及反应性,抑制了杂相生成,降低了材料金属离子混排度。调控预反应温度实现了LiNi0.5Mn1.5O4材料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可控制备。研究表明,经过180℃预反应过程合成的样品具有规则的八面体单晶形貌,尺寸分布相对均匀,有效抑制了电极/电解液界面反应,使得合成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常温1C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5.3%,且在20C下仍能放出120.9mAh·g-1的比容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LiNi0.5Mn1.5O4的5 V电池尚未实现实际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电解液调控和电极界面优化。我们系统性研究了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TMSB)和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TMSPi)作为常规碳酸乙烯酯(EC)-LiPF6基电解液添加剂在LiNi0.5Mn1.5O4电池体系中的应用。结合理论计算、物理化学表征以及电化学手段分析了三(三甲基硅烷)类添加剂在高压电解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TMSB和TMSPi均可以通过优化电极/电解液界面来提高LiNi0.5Mn1.5O4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TMSB中缺电子B可与阴离子相互作用,稳定PF6-,抑制LiNi0.5Mn1.5O4正极阻抗的持续增加。TMSPi具有更高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可在更低电位下钝化高压正极,提高LiNi0.5Mn1.5O4放电电压平台和放电容量。此外,TMSPi还可通过亲核反应参与石墨界面组分优化,改善负极循环性能。石墨LiNi0.5Mn1.5O4软包电池在含1% TMSPi电解液中1C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9%,优于基础电解液(60.5%)和含1% TMSB的电解液(7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