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稀土与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效应,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两种新型稀土(Sm,Dy)-赤霉素(GA3)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GA3-)2Cl.6H2O(RE:Sm3+,Dy3+),镝-赤霉素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略高于钐-赤霉素配合物的。所得的两种配合物均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不溶于水和丙酮中。  相似文献   
2.
新型氨基酸尾式卟啉及莫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属卟啉配合物作为主体分子对氨基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是当今卟啉仿生化学的重要课题[1~6].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模拟含卟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以及在生物大分子构象和类型的识别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7].  相似文献   
3.
用甘氨酸和5-[邻-(2-溴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甘氨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000-40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4.
用L 氨基酸和 5 [邻 (2 溴乙氧基 )苯基 ] 1 0 ,1 5 ,2 0 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L 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 (Ⅱ )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化学分析和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 4 0 0 0~ 4 0 0cm-1 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相似文献   
5.
甲基橙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槲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稀H2SO4介质中,槲皮素对KBrO3氧化甲基橙褪色反应的明显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槲皮素的动力学光度法。在选定的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 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2×106L.mol-1.cm-1,检出限为0.0012 mg/L。利用此法测定了银杏叶和中药制剂慢严舒柠中的槲皮素,加标回收率为95%~106.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  相似文献   
6.
L-苯丙氨酸和5-[对-(4-溴丁氧基、己氧基、辛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成3种新型L-苯丙氨酸桥联双卟啉,并通过质谱、1H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 000~4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相似文献   
7.
以稀土离子、油酸、间氯过氧苯甲酸和mPEG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NaLaF4:12%Yb3+,3%Er3+(摩尔分数)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mPEG-UCNPs)。利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子荧光光谱等手段对mPEG-UCN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UCNPs粒径较为均一,粒径均在15~25 nm之间;同时,mPEG-UCNPs在510~580 nm和635~700 nm有较好的上转换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吡咯、取代苯甲醛、l,4-二溴丁烷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以柔性烷基连接体共价键连双卟啉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通过FT-IR,FAB-MS,1H NMR,UV-vis和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烷基桥联双卟啉及其配合物在可见光的中红光区(650~710 nm)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同时,烷基桥连双卟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与配体相比明显增大,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卟啉-席夫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吡咯、取代苯甲醛等为原料合成了5-(对-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铜(Ⅱ)/锌(Ⅱ)配合物和5-[对-(4-硝基亚苄基亚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铜(Ⅱ)/锌(Ⅱ)配合物. 通过FTIR, UV-Vis, 1H NMR, FAB-MS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配合物的最大发光波长为600 nm, 位于可见光中的红光区; 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为70 ℃.  相似文献   
10.
金属卟啉配合物作为主体分子对氨基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是当今卟啉仿生化学的重要课题[1-6]。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模拟含卟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以及在生物大分子构象和类型的识别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7]。氨基酸是弱的电子授体,将其连接在卟啉分子中可以改变卟啉配体的受授性质,同时氨基酸尾式卟啉更接近天然卟啉。另外,氨基酸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对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识别是关键的一步。酰胺转移t-RNA合成酶对氨基酸表现出极为专一的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