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化学   213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辛可宁-Ru(bpy)2+3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表明,辛可宁对Ru(bpy)2+3在电极表面的电致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测定辛可宁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考察了硼酸-硼砂缓冲溶液的浓度、p H值、联吡啶钌浓度、光电倍增管电压等参数对实验的影响。在12 mmol/L硼酸-硼砂缓冲溶液(p H 9.0)中,辛可宁浓度的对数lgc在3.0×10-9~6.0×10-6mol/L范围内与Ru(bpy)2+3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变化值(ΔI)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76×10-10mol/L。应用此法对血清中辛可宁的浓度进行测试,加标回收率为102.1%~109.5%。  相似文献   
2.
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有机小分子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已趋近成熟,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大分子生物传感器中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质量型传感器等,并对目前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付丛  李建平 《分析化学》2014,(3):315-319
建立了多重标记模板分子提高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通过修饰有大量二茂铁甲酸的树枝状大分子标记的赤霉素与样品中的赤霉素分子之间的竞争反应来进行定量测定。由于实现了二茂铁甲酸的多重标记,故测量电信号得到了明显放大,灵敏度显著提高,线性范围为2.0×10-9~1.0×10-7mol/L,检出限达9.3×10-10mol/L。本方法已成功用于啤酒样品中赤霉素测定。  相似文献   
4.
构建一种新型基于聚合酶辅助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利用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辅助目标mRNA循环以及量子点的信号放大,实现超灵敏检测目标mRNA。将巯基修饰的发卡型捕获探针(Capture DNA,CP)通过Au-S键组装到Fe_3O_4@Au表面,并通过磁性组装到磁控玻碳电极上。目标mRNA存在时,目标mRNA打开发卡CP,与之杂交形成dsDNA;然后加入聚合酶、引物链(DNA1)及碱基,引物链开始扩增,将目标mRNA取代,释放的目标mRNA重新结合CP,引发下一轮扩增循环,使信号循环放大,最后加入TGACd Te量子点标记的DNA2,与打开后的CP末端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在1×10~(-15)~1×10~(-11)mol/L范围内,目标mRNA浓度的对数与ECL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4×10~(-16)mol/L。人体血清样加标回收率为97.2%~102.3%。本方法通过加入聚合酶使目标mRNA循环检测以及结合量子点标记的信号放大协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5.
林爱津  李建平  侯虎 《大学数学》2017,33(5):100-105
手性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奇妙的对称现象.它背后的数学机理是什么呢?此项研究尝试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研究手性,运用微分几何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手性的数学定义,并研究了它的性质及两个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一层对氨基苯甲酸导电膜,通过羧基配位作用将具有优良导电性及催化能力的铜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MOFs)自组装在对氨基苯甲酸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铜-金属有机框架物修饰电极。对Cu-MOF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伏安特征及对甲硝唑(MNZ)的电催化特性,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甲硝唑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1.0~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MNZ的还原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23μmol/L,方法已用于蜂蜜样品中MNZ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Community detection is a fundamental work to analyse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complex networks.The 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LPA) is a near linear time algorithm to find a good community structure. Despite various ubsequent advances,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is algorithm has not yet been properly addressed. Random update orders within the algorithm severely hamper the stability of the identifie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e executed the asic 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 on networks multiple times, to obtain a set of consensus partitions. Based on these onsensus partitions, we created a consensus weighted graph. In this consensus weighted graph, the weight value of the dge was the proportion value that the number of node pairs allocated in the same cluster was divided by the total number f partitions. Then, we introduced consensus weight to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label propagation. In label update steps,y computing the mixing value of consensus weight and label frequency, a node adopted the label which has the maximum mixing value instead of the most frequent one. For extending to different networks, we introduced a proportion parameter o adjust the proportion of consensus weight and label frequency in computing mixing value. Finally, we proposed an pproach named the 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 with consensus weight(LPAcw),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he LPAcw could enhance considerably both the stability and the accuracy of community partitions.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手段,制备了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价格低廉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利用该传感器对食品中的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由于该分子印迹膜为非导电膜,本实验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离子作为底液与电极之间的探针并通过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氧化还原电流信号的变化来对葡萄糖浓度进行间接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0.01~2μmol/L的范围内,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与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氧化还原电流信号变化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68×10-9 mol/L。该传感器的制备和测量方法简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门控制”效应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绿麦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氧化铂电极表面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得绿麦隆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利用"门控制"中"门"的数量变化控制催化性能的强弱,结合氧化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放大效应,有效的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并建立了对环境中绿麦隆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了氧化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并对分子印迹膜聚合配比、过氧化氢浓度、洗脱时间、重吸附时间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绿麦隆浓度在1.0×10-88.0×10-6mol/L范围内与氧化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电流呈负相关性,检出限为5.4×10-9moL/L。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农田水样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8.5%102.0%。  相似文献   
10.
利用邻苯二胺作为功能单体,盐酸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用电聚合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出对盐酸强力霉素可进行特异识别的分子印迹膜,利用门控制原理对盐酸强力霉素进行测定。表征了分子印迹膜的性能、印迹效应;试验了测定条件;该传感器对盐酸强力霉素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盐酸强力霉素的浓度在2.0×10-9~1.0×10-7mol/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8.7×10-10mol/L,低于现有分析方法。该传感器可用于鱼肉样品中盐酸强力霉素的检测,回收率在96.6%~1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