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235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58篇
物理学   14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A是Rn上的各向异性伸缩, L是由各向异性Calderón-Zygmund算子生成的一般的多线性算子.本文得到L从加权Lebesgue空间Lwp(Rn)到无权的各向异性Hardy空间HAp (Rn)的有界性.另外,对各向异性Hardy空间H1(Rn)和加权各向异性BMO空间BMOAw(Rn)得到包含关系:BMOAw(Rn)■(H1A(Rn))*.作为应用,对加权各向异性BMO函数b和各向异性Calderón-Zygmund算子T生成的交换子[T, b],得到‖[T, b](f)‖Lwp(Rn)C‖b‖BMOwA(Rn)‖f‖Lpw(Rn).以上所有结果在经典的各向齐性情形下也是新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温水热法在p-GaN薄膜上生长了铟(In)和镓(Ga)共掺杂的ZnO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结果表明,In和Ga已固溶到ZnO晶格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 ZnO纳米棒具有良好的c轴取向性,随着In和Ga共掺杂浓度的增加,纳米棒的直径减小,密度增加。XRD结果表明,In和Ga共掺杂引起ZnO晶格常数增大,导致(002)衍射峰向低角度方向偏移。同时,ZnO的光学性质受到In和Ga共掺杂的影响。与纯ZnO相比, 共掺杂ZnO纳米棒的紫外发射峰都出现轻微红移,这是表面共振和带隙重整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I-V特性曲线表明,随着In和Ga共掺杂浓度的增加,n-ZnO纳米棒/p-GaN异质结具有更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3.
在碱性介质中,基于多潘立酮对纳米银(AgNPs)增敏Luminol-KMnO4化学发光体系发光信号的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测定多潘立酮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在选定的流路和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多潘立酮的线性范围为1.0×10-8~5.0×10-6 g/mL,检出限为1.05×10-9 g/mL。对1.0×10-6 g/mL的多潘立酮溶液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该法灵敏、准确、快速,用于样品中多潘立酮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以3,5-二硝基苯甲酸(3,5-Hdnbc)和吡唑(pz)为配体与Co2+和Ni 2+反应,得到了2个新的配合物[Co(3,5-dnbc)2(pz)2(H2O)2](1)和[Ni(3,5-dnbc)2(pz)4](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单核分子,配合物1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网络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只存在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5.
粗糙底床泥-水界面区域的物质交换过程不仅与水动力作用有关,还涉及到底床物理特性和床面形态的影响.为研究粗糙底床渗透率和床面微地形对泥-水界面物质交换过程的综合影响,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不同砂质平整底床和存在离散粗糙元床面条件下,泥-水界面物质交换通量和有效扩散系数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并采用参数化方法分析无量纲控制参数变化范围内界面物质交换特性的主导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粗糙底床渗透率和床面微地形共同对泥-水界面物质交换过程起重要作用.与平整底床相比,离散粗糙元局部绕流结构驱动的附加泵吸交换不同程度增大了界面物质交换通量,其增强效应与底床渗透率和床面粗糙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随底床渗透率和床面粗糙度的增大,有效扩散系数总体呈增大趋势,湍流渗透对界面物质交换的影响趋于增强,而泵吸交换的相对贡献趋于减弱.因此,分析存在床面微地形粗糙底床的主导界面物质交换机制,需要考虑底床渗透率和床面粗糙度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薛春燕 《中学数学》2020,(6):26-27,76
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阶段最后"出场"的新知识(也是开启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可以选择的新知生长点有很多,不少教材都是从生活现实出发,研究特殊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边角关系,依次定义正切、正弦、余弦,最后归纳概括出正切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而且分散在两到三个课时中进行,这样当然能化解难点,并且针对每个新出现的三角函数能进行足够的解题训练.然而,上述"分散"课时教学的一个不足就是在新引入一个数学分支时不利于学生第一时间感知整体,对三角函数的源头——"客从何处来"也不甚清楚.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整合教材资源,构思了"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教学起始课,本文整理出来,供研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超声检测多使用直达波进行检测,但在各向异性、非均匀的复杂结构检测中存在诸多限制。将超声波在此类多重散射介质中的传播近似为扩散过程,探索采用超声扩散场信号进行复合材料表面缺陷的检测定位。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扩散场能对介质密集采样,对缺陷的出现高度敏感。针对铺层结构为[0°/90°]12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板,基于Locadiff方法建立表面缺陷定位的理论模型,开展缺陷出现前后波形的理论不相关性计算。结合实验求解扩散系数,开展检测信号的不相关性分析。最后利用反演计算的模型给出缺陷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当缺陷直径为10 mm时,定位误差为6.99%;当缺陷直径为5 mm时,定位误差为9.29%,可以实现复合材料表面缺陷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针对静电超分子作用的交替层状自组装(LBL)膜稳定性差、易分解和难以实现应用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光交联型抗菌LBL多层膜.该LBL多层膜由修饰有光敏邻硝基苄醇分子的透明质酸(HANB)与季铵化的壳聚糖(ACS)通过静电作用在基片上交替沉积而成.光照后,HANB上的邻硝基苄醇分子产生活性醛基,与邻近壳聚糖上的氨基发生亚胺偶联反应,实现了LBL多层膜的光交联.实验证明交联后的LBL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在不同pH值盐溶液中长期保持膜的完整性.壳聚糖的抗菌特性赋予LBL膜良好的抗菌性能,亲水性生物大分子骨架的选取赋予LBL膜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其他化学交联方法相比,邻硝基苄醇光交联策略无需任何引发剂或添加剂的引入,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医疗植入物表面抗菌涂层的构建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铜/锌复合金属磷酸盐晶体和海藻酸钙凝胶双重包覆技术对漆酶进行固定化, 制得石榴状Alg@Cu3/Zn3(PO4)2@Lac的凝胶微球. SEM, EDX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 在凝胶微球内部, 漆酶被成功固定于由海藻酸钙凝胶包覆的铜/锌复合金属磷酸盐晶体内, 铜/锌复合金属磷酸盐晶体镶嵌于海藻酸钙凝胶网格的孔隙中而呈石榴状. 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为底物, 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在无机盐晶体和海藻酸钙凝胶的双重保护下, Alg@Cu3/Zn3(PO4)2@Lac的耐热性、 耐酸性以及储存稳定性比游离漆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将Alg@Cu3/Zn3(PO4)2@Lac应用于双酚A(BPA)的降解, 采用孔径约1 mm滤网实现快速回收, 经6次循环利用, 对BPA的降解率下降约14%, 显示出比较稳定的重复利用性和便捷的可操作性, 这主要得益于海藻酸钙和铜/锌无机盐晶体对漆酶蛋白分子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10.
硫醇配体保护的高核银纳米团簇具有丰富的结构和性能, 在光致发光、 生物传感、 纳米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 精确控制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尺寸和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构建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可行策略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 随着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总结了含20个或以上Ag原子的Ag/S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直接还原法、 阴离子模板法及配体交换法), 对部分高核Ag/S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