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8篇
数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人类感染梅毒的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整个人口被分成四个组:注射吸毒者,女性性工作者,性工作者的客人以及MSM人群.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和分析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还进一步研究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疾病将会被消除;当R_0 1时,疾病是一致持续的而且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性条件,疾病将持续流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和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对位PEG取代苯乙烯(PEG-g-St)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P((PEG—g—St)-alt-MA)),”CNMR分析表明PEG-g-St和马来酸酐单元采取交替的序列结构.利用反应性基团-马来酸酐单元的水解以及胺解可以制备功能性的PEG聚合物.以月桂胺为模型小分子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胺解,得到4-PEG-苯乙烯与羧酸基团以及疏水烷烃的交替序列聚合物,该双亲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组装体.  相似文献   
3.
环糊精包合作用诱导聚合物自组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主客体识别与聚合物自组装相结合,利用环糊精对聚合物的包合作用在溶液中诱导聚合物组装形成结构可控的纳米粒子,形成有别于基于环糊精/聚合物包合作用形成的结晶粉末和超分子水凝胶的新型材料.本文介绍了这种诱导组装方案的研究背景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诱导组装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由这种方案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具有超分子动态可逆的特征,进而显示出对温度和pH等敏感的性质.该类环糊精包合作用诱导组装的聚合物超分子聚集体在生物医学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用作药物和基因的可控传递释放载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稀土掺杂钙钛矿(La_(0.2)Pr_(0.8))_(0.7)Sr_(0.3)CoO_3靶材,并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n型0.7%Nb-SrTiO_3(100)单晶衬底上制备了(La_(0.2)Pr_(0.8))_(0.7)Sr_(0.3)CoO_3薄膜样品。实验表明所形成的(La_(0.2)Pr_(0.8))_(0.7)Sr_(0.3)CoO_3/Nb-SrTiO_3异质结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和明显的光生伏特效应。在室温下,相同光强的调制脉冲激光激励下,波长为473 nm时,异质结产生的光生电压最大值为67 mV;波长532 nm时,光生电压最大值为33 mV。光生电压的最大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光生电压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常数随着温度升高减小,分析表明这主要与异质结中热激发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和羧基化海藻糖为原料合成了聚乙烯醇-g-海藻糖(PVA-g-Tre), 将接枝物与少量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混合, 通过光引发聚合制备了亲水性半互穿网络防雾/防霜涂层.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VA-g-Tre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水接触角测试仪、 拉曼光谱等分析了涂层表面的粗糙度、 润湿性及水与大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 并考察了涂层的透光性和防雾及防霜性能. 结果表明, 含有不同海藻糖接枝率PVA-g-Tre的涂层表面粗糙度较低且透光率好, 与含有PVA的涂层相比, 引入海藻糖提高了PVA-g-Tre涂层的亲水性和润湿性, 使其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雾和防霜性能.  相似文献   
6.
任丽霞  潘莉  李悦生 《化学教育》2022,43(18):24-28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自20世纪90代被报道到现在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其反应机理和相关理论比较成熟,对高分子化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目前本科生高分子化学的教学中对该部分的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专业受学时的限制并未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讲授,制约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科学研究思维。针对如何将普通自由基聚合转变为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这一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寻找解决策略及其发展趋势等,循序渐进教学,启发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步敏  任丽霞  贺万丽  赵佩佩  蔡岩 《化学通报》2022,85(9):1042-1053
冠状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且对人及家畜具有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及致死率。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发的全球疫情持续至今,累计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三亿,并造成了五百多万的死亡病例。随着病毒不断变异,造成疫苗的防护效率不断下降,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因此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一些重要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进行概述,介绍了它们的作用靶点、合成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所处的开发阶段,以期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含有聚集诱导发光四苯乙烯基的大位阻单体四苯乙烯基降冰片烯(NTPE),通过NTPE与含有双癸烷基的树状单体对苯二甲酸癸烷苯酯基降冰片烯(NDC)的顺序开环易位聚合(ROMP)制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大位阻树状嵌段聚合物(PNDC-b-PNTPE).利用薄膜自组装制备了兼具结构色和荧光色的一维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PNDC-b-PNTPE在四氢呋喃(THF)中随着溶剂的挥发而快速自组装成为蓝色的一维光子晶体薄膜,其最大反射波长(λmax)为443 nm.一维光子晶体薄膜的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PNDC-bPNTPE组装为周期为133 nm的层状结构.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光子晶体薄膜在368 nm波长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射最大波长为425 nm的荧光.该兼具结构色和荧光色的薄膜在防伪和显示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三磷酸核苷是一种具有三个磷酸基团的核苷酸,不仅在细胞的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用于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许多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三磷酸核苷在许多生物检测技术中也应用广泛。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这类药物大多在体外不具有活性,而是在细胞内代谢为三磷酸形式发挥作用,在对这类化合物的抗病毒机理研究中,研究其抗病毒活性、抗病毒机制等都需要将核苷类药物进行三磷酸化,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核苷三磷酸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三磷酸核苷的合成历史进程,综述了迄今为止三磷酸核苷的化学合成方案。旨在为核苷及其类似物的三磷酸化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