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物中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在磷酸介质中氧化维多利亚天蓝B褪色为指示反应,建立了反相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测定亚酸根的线性范围为2 ̄80μg/L,直接用于含硝酸内服药和针剂中亚硝酸根的测定,与α-萘胺比色法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3.
4.
溶剂浮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痕量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体中痕量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含量的新方法, 即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水体中的痕量 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类环境激素,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考察了浮选溶剂、试液 pH、氮气流速、浮选时间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 采用所述方法对石化地区水体中 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类环境激素进行测定,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7%~114.3%, RSD为4.8%~8.4%. 相似文献
5.
6.
7.
羧基二茂铁-脱氧核糖核酸探针的制备和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偶联活化剂碳二亚胺的存在下,通过羧基二茂铁(FCA)上的羧基与DNA分子上的氨基共价键合,将FCA标记在氨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制备成FCA-ssDNA探针。探针与固定在电极上的ssDNA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杂交反应,测定杂交后FCA对Lum inol-H2O2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催化信号,从而对目标ssDNA进行序列识别及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够很好的识别三碱基错配序列,对完全互补序列的响应可以达到5×10-11mol/L。 相似文献
8.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二维稀土铽的配位聚合物[Tb(cam)(H2O)3]n·nH2O) (1)(H3cam=4-羟基吡啶-2,6-二羧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紫外吸收、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Tb(Ⅲ)离子八配位呈十二面体几何构型。每个Tb(Ⅲ)离子与3个(cam)3-离子相连形成具有(4·82)型拓扑的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的识别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1呈现出稀土Tb3+的特征荧光发射峰,且发光强度较大,说明配体的能级与TbⅢ离子的发射能级比较匹配。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配合物[Zn2(tpta)0.5(H2tpta)(dpe)(H2O)2]n(1)(H4tpta=三联苯-2,2',4,4'-四羧酸,dpe=1,2-二(4-吡啶基)乙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0174(2)nm,b=1.0341(2)nm,c=1.8831(4)nm,α=96.147(4)°,β=96.866(4)°,γ=98.023(4)°,V=1.9322(7)nm3,Z=2,Dc=1.640g·cm-3,μ=1.320mm-1,F(000)=974,R1=0.0669,wR2=0.1332(I>2σ(I));具有环状双核锌(Ⅱ)连接的二维双层结构,双层之间又进一步通过O-H…O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3,3’,5,5’-(1,3-苯基)-联苯四羧酸(H4BTB)与4,4’-联吡啶(4,4’-bpy)为配体,与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一个具有四重dmd穿插结构的3D骨架化合物{[Zn(BTB)0.5(4,4’-bpy)0.5(H2O)2]·0.5H2O}n(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粉末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82536(5)nm,b=1.16325(9)nm,c=1.61528(7)nm,β=112.2540(10)°,V=3.1743(3)nm3,Z=8,Dc=1.631g·cm-3,F(000)=1592,R1=0.0353,wR2=0.0740[(I>2σ(I)]。结构分析表明H4BTB与Zn(Ⅱ)离子连接形成一个1D纳米管,并进一步通过4,4’-bpy连接成一个3D孔洞骨架结构,最终穿插形成具有四重穿插的dmd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