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9篇 |
出版年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晶粒尺寸分别为20~30,1~2和0.2~0.3 μm的三种ZSM-5分子筛样品,并用SEM,XRD,氮低温物理吸附,NH3-TPD和TGA等技术对ZSM-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以考察其晶粒尺寸对C4烯烃裂解生产丙烯过程中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常压,WHSV=10 h-1和550 ℃的条件下,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C4烯烃的催化裂解可以获得高收率的丙烯,反应初期丙烯的单程收率可达38%; 尽管三种晶粒尺寸的分子筛具有相近的比表面积和总酸量,但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粒径0.2~0.3 μm)具有微孔短、外比表面积大和孔口多等特点,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容积炭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 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经过10次再生重复使用,其催化生成丙烯的收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高硅MCM-22分子筛的合成及其C4烯烃裂解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丙烯衍生物需求量迅速增长,致使全球丙烯需求增长速率超过乙烯,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新的丙烯增产的方法,采用分子筛作为催化剂,通过裂解C4及C4以上富烯烃原料来获取高收率的丙烯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Rubinm等于1990年首先合成出MCM-22分子筛,由于其特有的酸性和独特的孔结构而被广泛用于各类化学反应中,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MCM-22分子筛在C4烯烃裂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由于高硅铝比分子筛具有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 N2低温吸附、核磁共振、氨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氟硅酸铵改性对成型后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物化性能的影响,并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改性前后催化剂在碳四烯烃裂解制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氟硅酸铵改性不但不会破坏HZSM-5分子筛的骨架结构,而且能起到疏通催化剂孔道的作用,使催化剂平均孔径增大. 改性后催化剂的L酸酸强度降低,而B酸酸强度有所提高. 碳四烯烃裂解反应结果表明,氟硅酸铵改性可使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得到改善,其活性稳定性,水热稳定性及丙烯收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裂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浸渍法,将活性超强酸SO4^2-/ZrO2引入Si-MCM-41介孔分子筛,得到一种新型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 /Si-MCM-41,其PKA值可达-12.7,酸度分布曲线表明强酸中心数量远低于弱酸中心,XRD结果显示,Si-MCM-41骨架部分塌陷,但保留了主要骨架结构,采用Py-IP法,测定SO4^2-/ZrO2 /Si-MCM-41上酸类型以L酸为主,在催化1,3,5-三异丙苯裂解反应中该催化剂的性能优于微孔分子筛。 相似文献
6.
7.
8.
考察了以廉价的1,6-己二胺为模板剂合成AlSi-ZSM-48沸石分子筛的条件及其在醚化碳四烯烃裂解生成丙烯和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体系的碱度和盐类的加入对AlSi-ZSM-48沸石的合成影响极大,n(OH-)/n(Si)大于0.15时得不到AlSi-ZSM-48沸石,盐类如NaF和NaCl等的加入会抑制AlSi-ZSM-48的生成,而更利于ZSM-5等杂晶的产生.在醚化碳四烯烃的裂解反应中,AlSi-ZSM-48表现出优越的催化性能,可以得到高收率的丙烯和乙烯,两种烯烃的总收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非水体系中首次合成了硝酸稀土(III)的邻香兰素(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与乙二胺(L^1)、联苯胺(L^2)、邻苯二胺(L^3)和间苯二胺(L^4)的双Schiff碱配合物(1-8)。通过测定红外光谱、摩尔电导、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和键合情况,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中的二个氮原子、二个氧原子和二个硝酸根中的四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数为8。通过热重及差热分析发现配合物在低于230℃时很稳定,对于同一配体与不同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来说,其热稳定性随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而降低。在77K时测试了铕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观察到Eu^3^+的特征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