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从人食管癌细胞系分离分化基因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一种从癌细胞中分离分化基因(抑癌基因)的全过程。用维甲酸(RA)处理食管癌细胞EC8712可使后者发生终末分化和衰老。从对数生长期的和RA处理5天后的EC8712各构建一cDNA文库,命名为Lib8712和Lib8712RA,后者为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的质粒。用RA处理5天的EC8712制备cDNA探针,先同Lib8712的质粒DNA进行反复杂交,以除去探针中与之共有的DNA序列,将余下的、富集了的探针(代表RA激活的基因)同Lib8712RA进行集落杂交,以钓取其中的RA激活的序列。已获得若干个杂交阳性克隆,Northern分析表明,它们是经RA诱导后特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甲基弯菌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细胞悬浮液中充入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产生.但是甲烷氧化细菌细胞合成甲醇的能力受到了细胞内还原当量的限制.研究发现,细胞内贮存的聚-β羟基丁酸(PHB)分解后能够产生还原当量,可以提高甲醇的产生能力.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氮和铜的起始浓度对PHB积累量进行调节来提高甲基弯菌IMV 3011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醇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细胞内PHB含量的增加甲醇的产生能力也会增加.当细胞内PHB的积累量达到38.6%时,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的能力最强.当PHB的积累量超过38.6%时细胞生成甲醇的能力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抗HCV药物索菲布韦(Sofosbuvir)合成与表征"为例,介绍了南开大学本科生"夏季小学期"创新科研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内容涉及抗HCV药物索菲布韦的研究背景介绍、合成与表征,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实践结果表明,利用"夏季小学期"集中安排实验时间较长且复杂程度高的综合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冠状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且对人及家畜具有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及致死率。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发的全球疫情持续至今,累计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三亿,并造成了五百多万的死亡病例。随着病毒不断变异,造成疫苗的防护效率不断下降,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因此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一些重要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进行概述,介绍了它们的作用靶点、合成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所处的开发阶段,以期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玫瑰红景天具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瑰宝。大量研究表明,玫瑰红景天提取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具有保护和调节作用,尤其在抗疲劳、抗抑郁、抗肿瘤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药效。本文介绍了玫瑰红景天的药用开发历史及其特征活性成分的功能,以期提高人们对这种传统中药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发玫瑰红景天的药用功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Kifunensine是一种从名为Kitasatosporia kifunense的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它是一种中性,稳定的化合物,同时也是甘露糖苷酶I的有效抑制剂,目前被广泛地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但是它的合成制备非常困难,存在收率低、合成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廉价易得的L-古洛糖酸-γ-内酯为原料,经过一系列转化得到Kifunensine,该操作中多个步骤可以用一锅法投料,操作简便,总产率为4.8%,该方法为该化合物的大规模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分子化合物Nucleozin作为靶向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本文围绕Nucleozin分子中与哌嗪环直接相连的芳环部分进行研究。通过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Nucleozin衍生物,通过检测所合成化合物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活性,明确了Nucleozin分子中该部分的构效关系。利用甲基在药物分子设计中的作用,设计将分子中的氯原子替换为甲基,发现与原型分子Nucleozin相比其抑制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的结果对该类分子成药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