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以硝酸锌[Zn(NO3)2.6H2O]和尿素[CO(NH2)2]作前驱体,通过微波诱导燃烧技术可控合成具有不同形貌的ZnO纳米晶体,并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进行了研究。对各种生长条件: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和尿素/Zn2+物质的量的比对ZnO纳米晶体形貌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尿素/Zn2+物质的量的比对ZnO纳米材料的形貌具有显著影响。X衍射图表明合成的ZnO纳米结构呈六角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400~500 cm-1处明显的峰为Zn-O的振动峰。ZnO纳米结构的发光光谱在366 nm的带边发射,因缺陷又由许多可见光发射峰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研究了花状ZnO纳米结构的增长机理。本方法仅需几分钟就获得的了ZnO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2.
荧光量子点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QDs)是一种零维的半导体纳米晶体,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具有独特的光学特征。由于它们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发射波长精确可调、量子产率高和荧光稳定性好等特点,作为新一代的生物荧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本文介绍了QDs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探讨了QDs的制备方法及表面修饰,对其毒性也作了简要分析,提供了QDs在荧光免疫分析、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及体内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实例。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进展,QDs在生物分析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合成MCM-41介孔材料,经溶胶凝胶组装过程将EuPO4:Zn分散到MCM-41表面上和孔道中,制备成以MCM-41为基质的复合发光材料EuPO4:Zn@MCM-41粉末.通过XRD、FTIR、氮吸附、SEM、HRTEM、EDS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用单因素法探究了原料配比(Eu(NO3)3、Zn(NO3)2的加入量和反应条件(煅烧的温度、时间)对EuPO4:Zn@MCM-41在593 am处发光强度的影响,并研究其影响机理.荧光分析发现,EuPO4:Zn基本不发射荧光,而EuPO4:Zn@MCM-41材料具有蓝光段和红光段的荧光发射,主要发光带以468和593 nm为中心.593 nm处的发射归因于Eu3+的4f组内5D0→7F1跃迁,即Eu3+中心离子所在品格格位对称性决定的磁偶极跃迁.研究表明以MCM-41为载体,能够大大降低颗粒的团聚程度,并使EuPO4:Zn颗粒具有更小的粒径:同时EuPO4:Zn@MCM-41中Eu3+发光巾心具有更大的裂分,MCM-41的纳米孔道使Eu3+的发光中心分离,降低了Eu3+之间电子云之间的重叠,大大减小了荧光的猝灭,因此MCM-41能有效降低Eu3+复合物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5.
7.
8.
9.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合成MCM-41介孔材料,经溶胶凝胶组装过程将EuPO4∶Zn分散到MCM-41表面上和孔道中,制备成以MCM-41为基质的复合发光材料EuPO4∶Zn@MCM-41粉末。通过XRD、FTIR、氮吸附、SEM、HRTEM、EDS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用单因素法探究了原料配比(Eu(NO3)3、Zn(NO3)2的加入量和反应条件(煅烧的温度、时间)对EuPO4∶Zn@MCM-41在593 nm处发光强度的影响,并研究其影响机理。荧光分析发现,EuPO4∶Zn基本不发射荧光,而EuPO4∶Zn@MCM-41材料具有蓝光段和红光段的荧光发射,主要发光带以468和593 nm为中心。593 nm处的发射归因于Eu3+的4f组内5D0→7F1跃迁,即Eu3+中心离子所在晶格格位对称性决定的磁偶极跃迁。研究表明以MCM-41为载体,能够大大降低颗粒的团聚程度,并使EuPO4:Zn颗粒具有更小的粒径;同时EuPO4∶Zn@MCM-41中Eu3+发光中心具有更大的裂分,MCM-41的纳米孔道使Eu3+的发光中心分离,降低了Eu3+之间电子云之间的重叠,大大减小了荧光的猝灭,因此MCM-41能有效降低Eu3+复合物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