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在玻璃纤维(GF)表面分别复合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制备了GF-SiO2、GF-MWNTs复合增强体,并通过转矩流变仪制备了尼龙6(PA6)/GF-SiO2和尼龙6(PA6)/GF-MWNT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机械分析仪(DMA)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学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静电复合的方法可以使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GF表面达到均匀吸附,复合增强体能加快尼龙6的结晶速度,并使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动态模量、拉伸强度、结晶温度等明显提高,其中GF-MWNTs对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最明显,拉伸强度提升了21%,模量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2.
新型一维配位聚合物{[Cu(4,4′-bipy)Cl]n}的溶剂热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 -联吡啶(4,4′-bipy)和CuCl2·2H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一维配位聚合物--[Cu(4,4′-bipy)Cl]n(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于四方晶系,I41/acd空间群,晶胞参数:a=1.418 25(8) nm,b=1.418 25(8) nm,c=3.855 60(4) nm,V=7.755 2(10) nm3,Z=32,Mr=255.18 g·mol-1,Dc=1.748 g·cm-3,μ=2.48 mm-1,F(000)=4 096,R1=0.030 6,wR2=0.085 5,S=1.04. 1中Cu+分别与两个4,4′-bipy上的一个N原子配位以及两个端基氯原子配位,形成了四面体配位几何构型.分子内Cu┈Cu间的距离为0.274 7(1) nm.在a+c轴方向,通过4,4′-bipy桥联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网格,层与层通过互穿插形成三维结构.二维层可以简化为一个4.82拓扑. 相似文献
3.
天然产物Deoxyfrenolicin和Frenolicin B的全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吡喃萘醌类化合物Deoxyfrenolicin和Frenolicin B的全合成方法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合成路线的关键,并部分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