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56篇
物理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位反射红外吸收光谱(IR-RAS)研究了气-液界面P507分子的存在状态及其随水相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水相pH降低时,P507分子极性端基团的质子化状态发生改变。P—O—H和P=O基团峰位向高波数移动,P—O—H吸收峰强度增强。P507分子极性端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随质子化程度增加而增强。本文的工作阐明酸性磷类萃取剂分子在油水两相界面处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水相氢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在理论上为指导改进皂化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铅硫二元团簇Pb5S4+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具 有C,对称性的笼状结构的异构体最稳定。根据计算所推测的该团簇的性质与实验结果下一致。  相似文献   
4.
铅硫二元团簇Pb~nS~n~-~1^+ (n=2~4)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铅硫团簇Pb~nS~n~-~1^+(n=2~4)的各种可能的异构体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异构体Pb~S^+(C~2~v)、Pb~3S~2^+(C~2~v)和Pb~4S~3^+(C~3~v)最为稳定,是该类团簇系列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同时,该类团簇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较低,容易得到电子,表明其相应的中性团簇也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溅射法直接产生了锰/磷、钛/磷二元团簇正、负离子MxPy^±(M=Mn、Ti) ,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团簇离子的组成与激光光解规律。实验表明钛与磷间成簇的能力强于锰与磷间成簇的能力,且MPy^+(M=Ti、Mn)团簇离子系列表现出峰强度了胡所含磷原子数目的奇偶性变化,这可能与P4结构的特殊稳定性有关。激光光解实验表明,失去中性P2、P4的通道为主要光解通道。随着团簇离子的生长,锰/磷团簇正离子逐渐由富磷簇向富金属簇过渡,钛/磷则趋向于形成钛原子数目与磷原子数目接近相等的团簇正离子,而二者与磷形成的团簇负离子MxPy^-(M=Mn、Ti) 逐渐趋向于x ≈ y,随样品中磷含量增加,锰/磷易形成富磷簇,钛/磷的组成趋向不改变。  相似文献   
6.
硫与金属元素所形成的二元团簇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用激光-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我们曾研究了硫与过渡金属钽、铁等的二元团簇.最近我们选取主族金属元素铝,研究了铝硫团簇的形成及其光解,实验结果表明,与钽硫或铁硫团簇相比,铝硫团簇无论在其组份构成还是在其光解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特有规律性.实验的主要参数如下:溅射用激光为Nd:YAG 二倍频,其输出强度控制在约10~7W·cm~(-2),激光的重复频率10Hz 样品位于激光束的焦点附近,由焦距f=50cm 的透镜调整其聚焦状  相似文献   
7.
苯甲酸钠团簇离子的形成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Tandem TOF)仪研究了激光蒸发方法产生的苯甲酸钠及裂解产物团簇离子的形成和可能的构型。通过对苯甲酸钠团簇离子的紫外光解的研究, 决定了反应通道及分支比, 并定性地讨论了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介绍直接用激光溅射芳香化合物固态样品产生的含氢磷原子团簇离子(C_nH~+_m),并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其组成和结构.实验发现,在低质量区(n=32-56)得到了具有奇偶碳原子数的含氢磷原子簇,而在高质量区(n>100)除了得到纯碳原子簇以外,还得到了含氢碳原子簇.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两种结构模型:对低质量区的团簇,其结构为芳香基团与富勒烯笼状框架的复合体;对高质量区的团簇,其结构为蜗牛形与圆柱形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报导用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大量的钽硫原子团簇离子Ta_nS_m~+(n≤9, m≤30),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所产生团簇离子的组成及紫外激光裂解规律。实验发现, 最稳定的团簇正离子往往具有Ta_nS_(2n+7)~+(n=1,2,…9)的组成, 相应的负离子具有, Ta_nS_(2n+3)~-(n=1,2,…9)的组成。各种团簇正离子的激光裂解的主要通道是连续的S_2消除过程, 且对于n=3,4,5的团簇, 主要光解产物还有Ta_3S_4~+或Ta_4S_6~+离子。据此推测出Ta_nS_m~+团簇离子的可能结构为在Ta原子周围有6个左右的S原子配位。Ta原子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化学键,而较大团簇可能是以Ta_3S_4或Ta_4S_6为核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高振  黄焜  杜林  刘会洲 《化学学报》2019,77(6):506-514
液-液两相萃取过程中,有机磷类萃取剂分子的界面行为决定了其以何种形式参与到界面萃取反应中.为了阐明萃取剂分子界面行为的变化特点,采用Langmuir单分子膜技术研究了单分子膜中P507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吸附和聚集行为随亚相pH、有机溶剂极性的变化.通过测定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并采用界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IRRAS)分析表征气-液界面P507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以正己烷作铺展溶剂时,随亚相pH的降低,P507单分子膜质子化程度提高,P507分子极性端水化能力削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单分子膜中形成含有分子间氢键的聚集体.但采用极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和氯仿)铺展P507单分子膜,膜内P507分子界面聚集状态发生变化.铺展溶剂极性增强,单分子膜内会含有更多极性端水化能力强的P507分子单体,并且亚相pH降低,单分子膜不会出现类似正己烷条件下的π-A曲线收缩和P-O-H基团峰位红移现象.这证实了有机铺展溶剂极性可以改变P507单分子膜中分子界面存在形式和聚集状态.本工作为深入理解溶剂萃取过程中水油两相界面处酸性有机磷类萃取剂分子的聚集行为变化及其对界面反应活性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