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法浸出石煤提钒因具有环保、金属收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关注,但同时进入母液的铁(高含量的Fe3+)严重影响了钒的富集和产品生产。 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抑制-萃取”效应的钒/铁分离混合萃取体系(P507(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 N235(三辛/癸烷基叔胺)+磺化煤油),并详细研究了各因素对钒铁分离和钒富集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P507是钒铁萃取的主体,N235不具萃Fe3+能力,是产生抑制铁萃取的关键因素,其浓度越高铁萃取率越低;对于酸度较高(pH≤0.4)的原料液钒/铁的分离效果仍较好,这表明了该“抑制-萃取”混合萃取体系对高酸度浸出液钒/铁分离的适用性。 采用氨水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取钒铁,当氨水浓度为6 mol/L时钒的反萃率99%以上,25 ℃,V(有机相)∶V(水相)=2∶1时的反萃液中钒质量浓度14.73 g/L,铁质量浓度小于0.022 g/L,m(V)/m(Fe)=669.5。 该“抑制-萃取”法分离钒/铁操作简单、经济高效,极具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方法, 合成了二氧化碳、1,2-环氧丁烷与ε-己内酯的三元共聚物: 聚[碳酸(亚丁酯-co-ε-己内酯)酯](PBCL). 并采用复相乳液(W/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抗菌药物甲磺酸帕珠沙星的可降解微球. 对聚合物进行了FTIR, 1H NMR, 13C NMR, DSC, TGA和WAXD等表征, 以及降解性能和载药微球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PBCL热稳定性及降解性能优于聚碳酸亚丁酯(PBC). 所得PBCL微球球形规整、表面光滑. 大部分微球粒径在0.5~1 μm的范围内, 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8.21%和87.9%. 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研究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 释放21 d后, PBCL微球的累积释药量为84.74%, PBC微球的释药量仅为17.29%. 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PBCL载药微球具有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型Co(Ⅲ)配合物trans-[(en)~2(NO~2)Co(O~2CC~5H~5N)](ClO~4)~2,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以[Fe(CN)~6]^4^-和[Fe(CN)~5(H~2O)]^3^-作为还原剂, 考察了该配合物被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两反应体系分别按外配位界机理和内配位界机理进行电子传递。在25℃, Ⅰ=0.5mol·L^-^1,trans-[(en)~2(NO~2)Co(O~2CC~5H~5N)]^2^+/[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Q~i~p=29mol^-^1·L, 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e~t=2.4×10^-^4s^-^1,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H^≠~e~t和活化熵△S^≠~e~t分别为1.2×10^2kJ·mol^-^1和5.0×10^2J·mol^-^1·K^-^1。在40℃, pH=8.0, Ⅰ=0.1mol·L^-^1,trans-[(en)~2(NO~2)Co(O~2CC~5H~4N)]^2^+/[Fe(CN)~5(H~2O)]^3^-反应体系前驱双核配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7.0×10^-^5s^-^1。最后讨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 两金属中心氧化还原电势差等因素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负载Cu离子掺杂纳米TiO2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活性炭(AC)表面负载掺杂Cu离子的TiO2纳米颗粒, 制备负载型掺杂Cu2+-TiO2/AC复合光催化剂, 采用XRD, ESR, FS, UV-Vis和BET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试验, 分析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和Cu离子掺杂量对负载型掺杂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Cu以+2价存在, Ti以少量的+3价存在; TiO2纳米颗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吸光阈值显著蓝移, 并使光谱相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 另外, 适量Cu离子的掺杂降低了负载型TiO2/AC的荧光强度. 负载和高温处理没有改变活性炭载体的微观结构. 以AC3为载体和质量分数为3%的Cu离子掺杂所制备的3%Cu2+-TiO2/AC3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并且该催化剂便于回收, 在重复使用中也表现出很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Ⅱ)配阴离子[Fe(CN)6]4-还原trans-[Co(en)2(ImH)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l·L-1,trans-[Co(en)2(ImH)2]3+/[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为Q1p=98.9mol-1·L,电子转换速率常数为Ket=1.3×10-4s-1,电子转移过程活化焓ΔH≠et和活化熵ΔS≠et分别为141.2kJ·mol-1、573.5J·mol-1·K-1。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γ-丁内酯的三元共聚合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氧化碳(CO2 )、环氧丙烷(PO)与γ- 丁内酯(GBL)的三元开环共聚反应,得到一种三元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G) .对PPCG的结构进行了FTIR、1 H- NMR及1 3C -NMR表征,表明GBL被开环嵌入PO CO2分子链中,使得共聚物中引入了易水解的羧酸酯单元.对PPCG的热性能、降解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γ丁内酯单元的增加,特性粘数降低,PPCG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材料降解性增强;不同的聚合反应时间对PPCG的特性粘数和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钼酸铵和外消旋苹果酸溶液反应得到外消旋苹果酸钼 ( )配合物 ,( NH4) 4[Mo∧ O2 ( S,S-Hmal) 2 ]·[MoΔO2 ( R,R-Hmal) 2 ],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导测定、旋光和红外光谱表征 ,并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 / a空间群 ,晶胞参数 :a=0 .80 61 ( 2 ) nm,b=1 .32 86( 2 ) nm,c=1 .32 32 ( 2 ) nm,β=91 .80 ( 2 )°,V=1 .4 1 64( 9) nm3,Z=2 ,Dc=2 .0 0 8g· cm- 3 ,F( 0 0 0 ) =864,μ=9.70cm- 1 ,一致性因子 R=0 .0 5 1 ,Rw=0 .0 5 8.在该单核配合物阴离子中 ,钼上的两个苹果酸配体具有相同手性 ,它以α-烷氧基和α-羧基双齿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而另一个β-羧酸则保持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Co(Ⅲ)配合物trans-[(en)_2(NO_2)Co(O_2CC_5H_5N)](ClO_4)_2,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以[Fe(CN)_6]~(4-)和[Fe(CN)_5(H_2O)]~(3-)作为还原剂,考察了该配合物被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两反应体系分别按外配位界机理和内配位界机理进行电子传递.在25℃,I=0.5mol·L~(-1),trans-[(en)_2(NO_2)Co(O_2CC_5H_5N)]~(2 )/[Fe(CN)_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Q_(ip)=29mol~(-1)·L,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_(et)=2.4×10~(-4)s~(-1),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H_(et)~≠和活化熵△S_(et)~≠分别为1.2×10~2KJ·mol~(-1)和5.0×10~2J·mol~(-1)·K~(-1)在40℃,pH=8.0,I=0.1mol·L~(-1),trans-[(en)_2(NO_2)Co(O_2CC_5H_4N)]~(2 )/[Fe(CN)_5(H_2O)]~(3-)反应体系前驱双核配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7.0×10~(-5)s~(-1).最后讨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两金属中心氧化还原电势差等因素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配阴离子「Fe(CN)5」^4-还原trans-「Co(en)2(ImH0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l.L^-1,trans-「Co(en)2(ImH)2」^3+/「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为Q1p=98.9mol^-1.L,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Km=1.  相似文献   
10.
配合物间的电子转移反应是近代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反应[‘,’J,对于大多数反应来说,由于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较小,难以独立分离出各基元步骤动力学参数问;给研究带来困难问.为了丰富电子转移反应研究内容,寻找更多可供详细研究的反应体系,在前文报导[Fe(CN)6p还原高位阻[Co(tmen)3p”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合成了含有生物体系中常见配体咪哩(IInll)的Co仰)配合物[Co(NH。)。(ImH)](CIO小和t,an。-[Co(NH。)(en)。(IInH)](C104)。,再以[Fe(CN)6p为还原剂,考察了两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