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4篇
物理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亚  蒋晟  郭跃伟  姚祝军 《中国化学》2005,23(2):173-175
Two new naturally 4-hydroxylated butenolides were concisely synthesized in excellent enantiomeric purities. An aldol condensation and a Suzuki reaction served successfully as the key steps in the synthesis.  相似文献   
2.
南海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小红  李震宇  郭跃伟 《有机化学》2008,28(7):1264-1267
从采自中国南海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中分离得到了1个新的Eunicellane型二萜, 命名为sinensin (1), 和6个已知化合物: 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 B (2), calicophirin B (3), calicophirin C (4), astrogorgin (5), calicoferol E (6)和calicoferol B (7),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是经波谱学实验(1H NMR, 13C NMR, HMQC, HMBC, COSY和NOESY)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对照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二硫醇化合物与二氯代物缩合,再酰化的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环状结构的新颖多聚硫醚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EIMS确证其结构,部分化合物还经晶体X衍射方法确证.通过对II型糖尿病靶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的分析,发现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二聚西松烷型二萜(biscembranoid)是一类骨架新颖、结构复杂、罕见的海洋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肉芝软珊瑚属珊瑚生物中.这类化合物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尤其表现为抗炎、抗肿瘤等.对近年来报道的肉芝软珊瑚属中的二聚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化学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药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二硫醇化合物氧化的方法合成了8个具有环状结构的多聚二硫醚化合物. 得到的化合物经IR, 1H NMR, 13C NMR和HREIMS确证其结构, 部分化合物还经晶体X衍射方法验证. 通过对II型糖尿病靶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的分析, 发现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采自湛江红树林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5个聚二硫化合物. 经现代波谱学分析(IR, 1H NMR, 13C NMR, 2D NMR, MS等), 鉴定其中1个化合物是结构新颖的多聚二硫大环化合物, 命名为木榄八硫醇(neogymnorrhizol, 1), 该化合物是由4个重复的2-羟基-1,3-丙二硫醇基聚合而成的二十元大环分子; 此外还分离得到了4个已知聚二硫化合物, 它们分别为木榄六硫醇(gymnorrhizol, 2a)、新木榄二硫醇(bruguiesulfurol, 3)、木榄二硫醇(brugierol, 4)和异木榄二硫醇(isobrugierol, 5). 其中化合物3的立体化学结构经过X单晶衍射并与文献对照得以确定, 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化合物45的核磁共振信息进行全归属; 同时修订了文献中对化合物4立体化学结构的表述. 探讨了聚二硫化合物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分析了化合物15可能的相互间的生源关系; 经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研究发现, 化合物2a3均对II型糖尿病靶标分子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hPTP1B)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南海的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有免疫调节活性的乙醚可溶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MQC,HMBC,1H-1H COSY和MS等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0-烯孕甾烷乙酸酯(1),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2),3-酮-20-烯孕甾烷(3),1,2-环氧-3-酮-20-烯孕甾烷(4),1,20-二烯-3-酮孕甾烷(5),1-烯-3-酮-20S-甲基-21-羟基孕甾烷乙酸酯(6),1-烯-3-酮-20β-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1-烯-3,22-二酮胆甾烷(8),1,24-二烯-3-酮-22,23-二羟基胆甾烷(9),O-methylisogrifolin(10),(1R,3S,4S,7E,11E)-3α,4α-环氧-7,11,15-三烯西松烷(11),玉米黄素12和6-溴-3-羧酸吲哚(13),其中化合物4,6和10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6,7和10的波谱数据进行了报道,而且利用2D NMR对其进行了全归属.对化合物1~7可能的生源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化合物6和7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3和6.3 mol/L;化合物7对肝癌细胞(BE7402)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也显示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1和0.26mol/L;化合物11对COX-2显示强烈的抑制活性,IC50为0.455 mol/L.  相似文献   
8.
虎皮楠生物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震宇  郭跃伟 《有机化学》2007,27(5):565-575
虎皮楠生物碱结构多变且具有复杂的多环骨架, 该类生物碱奇特的多环结构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 最近的关于虎皮楠生物碱的综述是由Kobayashi和Morita等于2003年报道的, 文章对1987到2002年间虎皮楠生物碱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其后又有从11种虎皮楠植物中分离到的60多个新的虎皮楠生物碱报道, 其中三分之二是由中国学者从分布于中国的虎皮楠植物中分离得到. 这些新生物碱有的骨架类型已知, 有的骨架新颖. 故对这些新生物碱的结构分类、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对生物碱的分类基本按照以前提出的方法, 但增加了7种新的骨架类型. 对各种骨架的结构特点及在生物合成中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Bunte盐与杂环芳基硫醇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烷基芳基二硫醚类化合物.得到的全部二硫醚类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发现所有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4.8~17.7μg mL-1.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从虎皮楠科植物交让木的树皮中分到4个新的和7个已知的虎皮楠生物碱的结构研究。4个新生物碱分别命名为脱氧交让木碱(dehydroxymacropodumineA)(1), 4,21-脱乙酰-23-脱甲基-脱氧交让木胺(4,21-deacetyl-23-demethyl-deoxyyuzurimine) (2),7-氧杂--脱氧交让木胺(7-oxo-deoxyyuzurimine)(3),和4-乙酰氧-虎皮楠素B (4-acetoxydaphmanidinB)(4)。新化合物1-4的结构是通过仔细解析其波谱数据和与已知结构相关的化合物波谱数据比较而确定。脱氧交让木碱(dehydroxymacropodumineA)(1) 具有罕见的11元环的大环内酯结构,是从自然界中分到的第二个具有这一新颖结构特征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